对谈|罗新X严飞X刘苏里:美国压裂的底层
新经典 2022-02-19 18:00

美国真的如表面上那样繁荣吗?美国繁荣的背面是什么?美国记者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在她的新书中为我们指明了答案。

今年年初,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由新经典文化引进推出。本书以一个阿巴拉契亚家庭的崩溃为线索,反照美国并不光明的现实:权力与资本互相勾结,社会四分五裂,普通人只能在夹缝中挣扎求生。

《压裂的底层》曾荣获新闻界至高荣誉普利策奖,是一部出类拔萃的纪实作品,评论家称之为“一本富有价值、令人不安的书”。

2月18日,历史学家罗新、社会学家严飞和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相聚北京Page One五道口店,共同解读这本普利策奖作品。

书写弱势群体,倾听少数者的声音

美国南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是著名的锈带之一,早年曾经流行伐木业和采煤业。虽然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资源开采的红利却进了大企业的口袋,以致许多人一直在贫困中挣扎,且长期以来一直遭受歧视。

大约十年前,压裂开采技术在此地掀起了一阵“天然气热潮”,大量的资金因此涌入阿巴拉契亚。本书的主人公斯泰茜是一名单身母亲,她努力工作,以抚养两个孩子。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她将土地出租给天然气公司。很快,附近建起了钻探场地。然而好景不长,斯泰茜家的动物开始死亡,神秘的疾病开始折磨她的孩子。她寻求天然气公司的帮助,公司代表却坚称一切正常。

无奈之下,斯泰茜开始起诉天然气公司和环保部门。斯泰茜聘请了律师史密斯夫妇,调查水和空气中是否存在污染。史密斯夫妇爬梳了海量文件,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被隐藏的证据。不顾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斯泰茜和史密斯夫妇顽强地在法庭上起诉,并揭露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所遭受的破坏。

在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斗争的过程中,斯泰茜和她的孩子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还耗费了一生中大量的时间。他们是被迫为美国能源事业献出生命的那类人。

《纽约客》资深撰稿人执笔,历时七年成书

本书作者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是一名记者、诗人。作为《纽约客》资深撰稿人,她深切地关心着全世界底层人民的命运,曾在亚洲和非洲的贫困地区长期驻扎,例如战火纷飞的阿富汗。由她翻译的阿富汗民间诗歌集《我是世界的乞丐:当代阿富汗短蛇诗》,获得了美国笔会的诗歌翻译奖。

这一次,她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马塞勒斯页岩之上的贫困家庭。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追踪本案长达七年,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文书、历史文献、工程文件、医学报告、学术论文;走访了书中的每一位重要人物,倾听他们的故事。作者著书态度严谨,全书资料翔实,内容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堪称典范。

《下沉年代》作者乔治·帕克予以高度评价:“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的《压裂的底层》揭露了压裂开采背后人们付出的惨痛代价,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是一个道德上复杂且写作精巧的故事……它关乎家庭,关乎我们所有人都在使用的资源。它试图告诉我们,是什么将一个社区和一个国家捆绑在一起,又将其割裂。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敏锐的同情心在每一页上熠熠生辉。”

普利策获奖作品,罗新、严飞、刘苏里鼎力推荐

《压裂的底层》出版后引发关注,亚马逊、Goodreads好评如潮,受到BBC、《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20多家媒体盛情推荐,入选GQ“21世纪50本最佳文学新闻类书籍”,荣膺新闻界至高荣誉普利策非虚构奖。

美国多位非虚构领域的知名作家都在读这本书:《美好时代的背后》作者凯瑟琳·布称此书是“这么多年来读到最好的非虚构作品之一”;《故土的陌生人》作者阿莉·霍赫希尔德盛誉此书“是一部非常好的慢新闻作品”;《陌生人溺水》作者拉里莎·麦克法夸尔则评价“格里斯沃尔德以一个小说家稳步加强的亲和力描述了不可战胜的斯泰茜·黑尼是如何带着她的孩子逃脱并生存下来的”。许多评论家认为,《压裂的底层》是一部可以与《乡下人的悲歌》以及《永不妥协》(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传记电影)相媲美的精彩作品。

活动中,历史学家罗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三位嘉宾对书名中的双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历史学家罗新特别关注到作者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的背景。格里斯沃尔德出身于圣公会主教家庭,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属于真正的上层社会。而她却花费七年时间和极大的精力来书写弱势群体,是难以想象的惊人之举。罗新这样谈及格里斯沃尔德笔下为繁荣发展付出牺牲的人:“这些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他们付出这个代价我们才能够轻易地为我们的电脑充电、为我们的手机充电。城市用电的便宜,很大程度上跟这些地区做出的牺牲有关系。”罗新在谈论本书写作的意义时说:“作者把很小众的这些人报道出来。因为即使在同样的采矿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是欢迎采矿的,他们在采矿中得到好处,很多人得到非常优厚的报酬,他们是很高兴的。只有少数的人受到伤害。怎么对待受到伤害的少数人,这才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对谈中,罗新还就本书主旨发出了直击灵魂的叩问:“承担黑暗面的这些人,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听到他们的声音,让他们的声音能够传达出来?我们作为局外人,他们是和我们无关的人,照理说没有我们什么事,但为什么还要关心?人虽然很少,但我们要注意这些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肯定了本书的文献价值:“在作者长达七年的记录和写作过程中,美国经历了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的变迁,这真的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严飞描摹了特朗普时代美国梦崩塌的场景:”后工业化时代的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当时的荣光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荒凉,反映物质世界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崩塌,就连蝙蝠侠也没有办法拯救这些不断下沉或者美国梦正在破碎的这些人。故事主人公斯泰茜觉得凭着自己的善良和不懈的努力,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她曾经认为自己是和父辈不同的,而现在斯泰茜和她的父辈一样,没有办法往上走。“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像斯泰茜一样之前觉得自己勤奋工作可以实现美国梦的一帮人发现自己距离美国梦非常遥远,进而导致美国进入深度分裂。如本书所述,在深度分裂的美国社会之下,可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理念也已经背道而驰。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在阅读此书后盛赞:“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书,比《下沉年代》写得好。”他坦言自己已经到了波澜不惊的年纪,却依然被这本书深深打动。”要说发生的故事,谈不上惊天动地。可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美国社会,就像解剖一只麻雀。“在分析悲剧的根源时,他指出,在谴责资本压迫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和睦镇与繁荣镇两百年来的边缘地位与持续的贫穷。两个小镇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美国,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重演。“《压裂的底层》所书写的,是自有现代化以来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故事。在步入现代的过程中,在由开发带来的繁荣,以及这个繁荣背后的代价之间,我们到底应该选哪个?尽管繁荣让我们付出一部分代价,我们不可避免地还要走向这个繁荣。“在谈论本书的主旨时,他说:“作者让人钦佩的地方,跟书中主角斯泰茜的立场很接近,就是她对发展与代价的两难处境的呈现——要现代化的繁荣和富裕,还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样式(多半意味着清贫)?我认为这一点是理解本书的关键所在。”

《压裂的底层》长达七年的沉浸式报道,展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同时揭示了美国底层民众在资本与政府的缝隙间饱受倾轧的困境。压裂的影响将伴随着美国和阿巴拉契亚农村的未来几代人,就像煤炭的影响在该行业衰落后仍未消退一样。压裂的故事现在正写在这片土地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身上,而且还远未结束。

【相关阅读】

牲畜神秘死亡,亲人离奇患病,有家不能回,有水却不能喝……

漫漫九年诉讼之路,从一个家庭,折射美国的分裂,及工业繁荣背后的代价与谎言。

本书讲述了生活在天然气开采地区的贫困家庭,被卷入环境危机的故事。

斯泰茜·黑尼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单身母亲。她努力工作,抚养两个孩子。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斯泰茜将农场土地租给天然气公司。很快,大量卡车驶过她的小农场,邻近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钻探场地,家畜和宠物开始死亡,神秘的疾病开始折磨她的孩子。她寻求天然气公司的帮助,公司代表却坚称一切正常。

斯泰茜聘请了律师史密斯夫妇,调查水和空气中是否存在污染。史密斯夫妇爬梳了海量文件,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被隐藏的证据。不顾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斯泰茜和史密斯夫妇顽强地在法庭上起诉,并揭露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所遭受的破坏。

谁应该为黑尼一家的不幸负责?是血管中流着肮脏血液的资本家,是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既得利益者,还是玩忽职守的政府部门?

长达七年的沉浸式报道,展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同时揭示了美国底层民众在资本与政府的缝隙间饱受倾轧的困境。

来源:新经典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万斯正式接受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18
国际锐评丨起底美国对华舆论战的产业链
央视新闻 2024-01-04
对谈丨魏思孝x刘诗宇x王雪:如何贴近当下的“小镇青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8
对谈|马丁·弗莱泽x田全金x顾文艳: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现实魔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新知|神话灵药变身夺命毒丸 巨型毒祸背后的美国创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对谈|董晨宇X方洁X葛书润X邓海滢X惠一蘅:如何让数据成为方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新知|马凯硕:对美国而言,中国是威胁还是机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对谈|路内x黄德海x李伟长:作为小说修辞的告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