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江苏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原千灯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周火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山逝世,享年88岁。16日,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百余人到现场送别,他所资助过的学校和不少爱心单位也送来了花圈。追随他的志愿者表示,要把老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把老人的助学事业继续做下去。
周火生被人们称为“希望老人”。1993年,他从新闻上得知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开学,当即向该小学汇款1000元,后来,为了义卖图书,65岁的他学会了骑三轮车。 1995年至2018年他曾100次从昆山前往安徽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希望小学助学,通过卖图书和奖金所得,累计向金寨县希望小学捐款48万余元,有1300多名学生因此得到资助。后来,因为脑梗和行动不便,他没能再去金寨县希望小学,但哪怕遗忘了很多事,他也一直记得这所学校,只要跟人聊到金寨他就很兴奋。住在昆山的护理院时,他还一度以为自己身在安徽,还说想去金寨县希望小学,天亮就走。
昆山退休教师周火生义卖图书助学 骑坏5辆三轮车
1934年9月出生的周火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1951年开始从事教师职业,1956年入党,1994年11月从千灯中心小学退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始终关心教育事业。1993年,从新闻上得知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看到了报纸上金寨女孩苏明娟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周火生深深地被震撼了。他当即向该小学汇去1000元现金,随后又将自己获得的昆山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金及积蓄共5000元寄往金寨。从此,他与金寨及希望工程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
退休后,1995年春,周火生第一次踏上金寨希望小学助学之路,他带着自己攒下的工资和义卖筹集的钱款,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行程600多公里,只身走进大别山腹地金寨县,把这笔助学款送给了山里的孩子。
回到千灯后,周火生决意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扑在为贫困孩子的捐资助学上,但是资助学生需要资金,仅仅靠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是远远不够的。与老伴商议后,夫妻俩决定通过义卖图书的方式筹集善款。几多寒暑,周火生如苦行僧般来往于昆山至金寨的“希望”之路上,他硬是一步一个脚印点燃了山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为了义卖图书,周火生每周要去一次上海,从几家出版社门市部挑选书籍带回昆山,然后到各个小学、幼儿园义卖。他胸前挂着一捆书,背上背着一捆书,两手各拎一捆书,就像骆驼一样,大家亲切地叫他“希望骆驼”、“希望老人”。因为不会骑自行车,又舍不得花钱乘车,他卖书都靠步行。因为舍不得进餐馆,出门时,他还总带着水壶和干粮。为了卖书方便,65岁的他学会了骑三轮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2018年,周火生前后骑坏了5辆三轮车,卖了数十万图书所得利润及省下来的生活费共50多万,几乎都捐给了金寨地区的贫困学生。
23年100次前往金寨县希望小学 行程累计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廖勇老师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仍记得第一次见周火生老人的情景,“他穿着一件旧夹克衫,戴着一顶旧帽子,挎着一个旧布包,”廖勇说,那次他陪周火生去一所村小考察,走了七八公里山路,“当时我30岁,周老师63岁,我却跟不上他的步伐。”
每次去金寨,周火生身上都揣着助学款,有时上万元,但他对自己却特别“抠”。廖勇说,有一次,周火生到达南溪时已是凌晨一点,镇上最便宜的旅馆只要15块钱一晚,他却舍不得住,在车站门外坐到了天亮。后来,他用省下来的15块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但他身上那身衣服,至少穿了10年。”
在家里,周火生对自己的“抠”也一目了然,他七八十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只有几件简陋的老式家具,唯一像样的家电是子女买的一台柜式空调,但他也几乎没怎么用,嫌它太费电。
2010年,以周火生老人为榜样的昆山爱心人士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 多年来,周火生和志愿者们、爱心企业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累计1200多万元,其中,他个人通过义卖图书和奖金所得,已累计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48万余元,1300多名学生得到资助。
2016年,周火生患上了脑梗,2017年3月,他的老伴林菊英去世。2018年1月,他在义卖图书时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但疾病也没让他停下脚步。2018年5月,他和近百名爱心志愿者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将20余万元爱心物资交付当地,包括图书、净水设备、生活用品等,并走访结对帮扶了一批贫困学生。那是他第100次走进金寨助学,从昆山到金寨,100次往返,行程累计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
2018年5月18日,在“希望老人”周火生100次金寨助学行启程仪式上,84岁的周火生说,“今天我开心得不得了。这是我第100次金寨之行活动,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身体允许、条件可能,还会有101次、102次……希望工程就是我的生命工程,生命不息,希望不停。”在启动仪式上,周火生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在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金寨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现在,大别山上的希望小学办得越来越好,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培养出了好多大学生、研究生,而且现在每次去助学的队伍不断壮大,我感到很欣慰。”
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生前因脑梗遗忘很多事却一直记得金寨
在昆山长大的不少“80后”、“90后”都曾买过周火生义卖的图书,在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记忆中,周火生就是那个蹬着三轮车到各个学校卖书的老师。而在金寨,周火生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从昆山来的周爷爷,给大家带来图书和生活用品。
但很遗憾,因为身体大不如前,行动也有不便,在第100次金寨之行后,周火生没再去过金寨。受脑梗后遗症影响,他的思维有时不太清晰,还忘了很多事情,但他不曾忘记金寨。住进护理院后,有一次儿子拎着水果来看望他,他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大部分塞到床底下,说“要带到丁埠去,给孩子们吃”。丁埠,是金寨县南溪镇的一个村。还有一次,深夜十二点,他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利索地穿衣服、收包裹。护工问他想干啥,他说“要去金寨,天一亮就走”。
2022年2月14日,周火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昆山逝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悼念,有金寨的网友说他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恩人”;还有人说从小就听父母讲过这位周爷爷从昆山来金寨助学的故事;也有昆山的网友说自己小时候没钱买书,曾收到过周老师送的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安徒生童话》;还有昆山的网友追忆称,对于小时候看到的那位挑着扁担进学校义卖图书的周老师记忆犹新,希望他一路走好;还有家长留言称,给孩子买过多本周老师的书,记忆中的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也有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表示,作为协会的一员,会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把他的助学项目继续做下去。
2月16日,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吴卫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第100次金寨之行后,因为脑梗,老人住进了护理院。“我们每年都会去看他几次,每次说起金寨,他都很高兴、很兴奋,我们也跟他说,把身体养好了再去金寨,他也说好。”春节前,协会刚组织成员到护理院探望过老人,当时他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过年后,老人的身体比较疲惫,家人还陪他去了医院。最后老人走得比较安详,身体上没太遭罪。
据吴卫林介绍,16日上午,周火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千灯丧事服务中心举行,当地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共百余人到现场送别周火生老人。金寨县相关部门领导原本也打算到现场送别,但考虑到疫情防控情况最后没能过去。“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协会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有28个助学基地,目前资助的困难学生大约600余名,其中大别山地区约200名,但只有几十名来自金寨。贵州、四川、上海等地我们资助的学校或者当地政府也都发来了唁电,不少学校、爱心企业和政府单位还送了花圈。”
吴卫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自小读书不多,初中毕业后就走上社会,后来做生意有些成就也总觉得遗憾。2004年,当周火生老人到其企业宣传助学项目时,他就决定跟随老人一起做公益助学事业。“老人后来每次去金寨,我几乎都陪着。2004年,我第一次去,还带上了当时上五年级的儿子,那次的金寨之行对他触动蛮大,他回来也很珍惜学习机会,后来考上大学,我还说要感谢那次金寨之行。这些年,我们也见证了金寨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回头看,周火生老人的坚持是值得的。我们也会把他的这种精神和希望之火继续传下去,把他的助学事业继续做下去。”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李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