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福建、广东、陕西、上海、深圳等20余个省市“十四五”金融改革规划登台亮相。这一份份蓝图,既是顶层设计又是路线图,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梳理这些规划的重点和亮点,从中看到了区域金融改革的发展趋势。
筑巢引凤 进一步积聚金融资源
从规划来看,各省市都提出了金融业增加值、增加值占GDP 比重、银行业存贷款等预期量化目标,以提升金融业贡献度。这就需要有规模的金融市场主体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等,筑巢引凤之举必不可少。
包括海南、福建、重庆、四川、陕西、山西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省市都提出,要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设立总部或者分支机构等。
与此同时,丰富各类金融牌照、做强做优当地法人金融机构,也成为多个省市“金改”蓝图重点或者突破点。这其中包括设立民营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AMC)、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以及推动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推动当地法人金融机构上市或者实现上市银行“零的突破”,等等。
浙江、重庆、福建、湖南等省市提出设立银行理财公司;江苏、江西等地提出发起设立或参股民营银行。重庆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渝设立专业子公司,重点发展基金登记、估值核算、基金评价、咨询资讯等机构,研究设立专业托管机构。而省内已有两家民营银行的江苏省提出,要发挥民营企业集聚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功能明确、自担风险、具有鲜明产业金融定位的民营银行,同时还计划争取设立1家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因地制宜 各有特色
在各地绘就的蓝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各省市相关部门在拟定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区位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任务和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各有重点和特点。
上海规划的重点十分契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和脉络: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能级,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便利全球投资者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包括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内的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推进期货市场扩大开放,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风险对冲支持。
广东省不仅提出建设“双城联动”的金融市场体系,还提出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通”。包括深化资本市场联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交易所加强合作,优化完善“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
福建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或企业在闽设立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鼓励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机构到该省投资;积极推动设立闽台合资证券、基金、期货和私募机构;探索推动设立台商银行、两岸合资票券金融公司。
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规划则聚焦服务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以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贸区为抓手,全力推动金融“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进一步提升区域金融合作,引领金融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的跨境使用等,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使用人民币定价和交易。
创新加码 推进数字金融建设
加码金融创新力度,也是各省市“十四五”期间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其中,受到关注的包括:打造数字金融平台或者集聚地,推进或者争取数字化人民币试点,探索将消费金融公司改制为数字银行等。
江西、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均提出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江西省提出,引导金融资源深度对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数字金融中心。福建省提出,打造数字金融创新集聚区,推进福州、厦门等地加强与头部科技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争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落地,推动数字金融领军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功能鲜明且具有影响力的数字金融创新集聚区。
推进或者争取数字化人民币试点,是本轮金融改革的主流趋势。深圳、福建、陕西、江西、天津、海南等地均有相关计划。深圳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不断丰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争取建设法定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和跨境使用;天津提出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建设及延伸产业的研究开发。海南不仅提出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还要探索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支付效率。
为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重庆市提出探索将技术实力强、数据基础好的消费金融公司改制为数字银行。近期,这一创新提法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数字银行”概念并无明确定义,类似民营银行或者直销银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丰富产品服务角度看,改制数字银行,扩大服务边界与范围是有现实意义。
文/上海证券报记者 魏倩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