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获悉,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同济医院等十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创新技术与防护规范研究”获批立项,该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宁琴教授为首席科学家。
人畜共患疾病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目前,有70%以上的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且新发传染病中60%为人畜共患传染病。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均源自动物病毒的“偷袭”,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
新发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在病原鉴定、溯源与控制、快速诊治和药物开发等方面亟待突破。
宁琴教授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人与动物共患烈性传染病进行研究,包括新发突发和“经典”的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便是其中之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并仍在全球肆虐。还包括我国近10年来,对人和动物影响非常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菌病等。
该项目从国家生物安全重大现实需求出发,对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和转归规律,重症危重症的预警预测,重症医学智慧信息系统,临床救治新技术和新方案,临床救治的生物安全体系等五个关键环节开展研究。
“希望通过三年时间,总结出重大烈性传染病的预警指标和临床特点,探索出3~4个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使重大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存活率至少提高15%。同时建立重症医学智慧信息系统,实现对重症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无线监护,以减少重症患者的痛苦。”宁琴教授说。
宁琴教授表示,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总结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发生发展中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和转归特征,建立疾病早期识别和危重预警体系,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在医疗救治、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该项目在前期“十三五”研究基础上,有机整合以同济医院为主体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同济医院疑难危重肝病感染专科联盟等平台,完善应对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疫情的联动机制和应急机制,全面提高我国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的救治能力。
据悉,该项目联合申报单位包括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资助研究经费为1910万元。
文/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