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措施有多严格?不戴口罩,小机器人都看不下去。
近日,北京冬奥组委为世界各地涉奥人员提供的安全、严谨的防疫环境,得到了一致好评。
除了基本的检测和防疫规则外,一些小细节也足以彰显北京冬奥组委对于防疫工作的重视。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体育频道22日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一台机器人在工作时发现和它打招呼的外国人没有戴口罩。
于是,它立刻停下“脚步”,发出了“佩戴医用口罩”的提醒。后者还没惊讶完,机器人已经转身离开了。
这一小插曲,只是北京冬奥会严格防疫工作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从抵达中国,到进入“闭环”,层层严谨的措施早已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涉奥人员只能在被称为“闭环”的区域内活动。被指定为“闭环”区域的只有体育场、媒体报道处以及指定的酒店和车辆。相关建筑物则被铁栅栏围了起来。
此前就有日本媒体的记者表示,北京冬奥的防疫“泡泡”才是“真正的泡泡”。
“采用‘防疫泡泡’的东京奥运会,即使是海外入境者,经过一定的隔离期后也可以自由外出。东京奥运会上的防疫措施因此被批评为“有洞的泡沫”,但北京奥运会的泡沫与其说是‘泡沫’,不如说是‘看不见的墙’。”
与此同时,与防疫政策“打配合”的,除了志愿者、工作人员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
和加拿大媒体一样,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30日也分享了一则视频:在北京冬奥会官方酒店中,机器人代替服务员配送食物。
而在冬奥会媒体中心,机器人更是既当厨子又当服务员,百分百做到了“无接触”。
据新华社报道,超过10种类型的智能设备,将在3700平方米的餐厅中,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人员服务。
一些已经体验过的记者朋友对此赞不绝口,“这些自动化系统真的让人震惊。”
随着全球涉奥人员逐步进入“闭环”,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各个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北京冬奥机器人”就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编辑/孙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