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省会郑州市民日常看病就医有哪些新要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居民如何就诊?“危急重症”病患的紧急医疗需求如何保障……1月12日,针对市民关注的疫情期间看病就诊问题,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卫生防治部负责人逐一进行答复。
封控区域患者由定点医院集中收治
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封控区、集中隔离、居家医学观察等高风险人群罹患高热急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急危重症有就医需求的,市区指定郑州人民医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西区医院(集中隔离人员除外),各县(市)和上街区各指定一家具备隔离观察条件、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收治。罹患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急危重症需送医的,指定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荥阳院区)收治。
定点医院及服务电话:
1.郑州人民医院:67077856
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西区医院:68612222
3.登封市人民医院:62890663
4.中牟县人民医院:56929100
5.巩义市人民医院:64398555
6.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62609997
7.新密市中医院:56131111
8.荥阳市人民医院:64622009
9.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上街区):85138010
管控区市民就近就诊,急危重症可直接求助120
相关负责人称,如果管控区群众罹患高热急症、心脑血管疾病及外科等急危重症有就医需求的,可在管控区域内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近就诊,非急诊患者要提前预约、有序就医。管控区域内无相关医疗机构的,市区在郑州人民医院就医,县(市)区在各指定医院就医。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封控区域和管控区域,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开通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对群众的就医需求进行登记造册,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常规诊疗等服务。对慢性病人用药适当延长处方用量,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送药上门。
身处封控区、管控区的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昏迷、高热、急产等急危重症情况,需紧急送医的,可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派救护车接转送定点医院救治。非急危重症患者请不要随意拨打120,避免占用宝贵的急救资源。对于防范区群众就医,原则上不受限制,建议群众就近就医,减少跨区域流动。
为孕产妇、新生儿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专车接送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郑好办APP上已经开设孕产妇、新生儿绿色通道服务功能,提供预约诊疗等服务;应急助产机构分区分类管理,保障好孕产妇产检和住院分娩承接工作,实行专车接送,最大限度提供保障。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先以隔离观察为主,有特殊需求的,由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卫生防治部协调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做好诊疗服务。
郑州这10家互联网医院,可为市民提供“云诊疗”
目前,郑州市已有多家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为患者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康复等服务,群众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
已经开通互联网医院的有:
1.郑州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支付宝搜“郑州人民医院服务号”)
2.郑州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支付宝搜“郑州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或拨打96595咨询)
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搜“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或拨打61207777咨询)
4.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搜“河南省人民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公众号或“河南省医”小程序)
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
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搜“郑大五附院智慧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7.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豫中一”)
8.河南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河南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
9.登封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搜“登封市人民医院服务号”)
10.巩义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搜“巩义市人民医院就医平台”或拨打64398578咨询)
心理、透析、肿瘤患者的需求,同样也有解决办法
心理问题可咨询全天热线目前,郑州市八院(心理援助热线:55622625)、市九院(心理咨询热线:967886)已开通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疫情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心理援助服务。
被隔离人员、封控管控区群众如何做透析?
相关负责人称,郑州市即将开通“疫情期间血透预约”平台,并在郑好办APP上线,为集中隔离及居家隔离、封控管控区群众提供血液透析预约服务,通过预约可在指定医院就医。同时,郑州市医保中心可为参保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变更定点救治医院服务;河南省医保中心开通服务电话:65751397,为参保患者提供变更定点救治医院服务。
肿瘤患者放疗也有定点医院
目前,郑州市已启用郑州市中心医院作为肿瘤放疗定点医院,为集中隔离及居家隔离、封控管控区罹患肿瘤患者提供放疗服务,患者可拨打17637172753预约,并由所在辖区疫情防控部门安排专车点对点闭环送至医院治疗,治疗结束再点对点闭环接回。
最后,该负责人也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有特殊需求患者,要及时向所在社区(村)报备,以便社区(村)统筹安排。
文/魏浩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