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3年的发展,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正一步步蜕变成功能配套齐全的国际化园区。
由中国、柬埔寨两国企业共同开发的西港特区是中柬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合作下的明星项目,近年来更成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动机”。截至目前,西港特区已经吸引了170家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进驻,工业产值对所在的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随着中柬自贸协定在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西港特区也将乘着中柬贸易发展的“东风”迎来新的机遇。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柬自贸协定的实施意味着两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农业建设、产业集群以及旅游业等领域将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在周士新看来,中柬自贸协定生效后的影响将渗透到各个行业 视觉中国
逆势上扬:进出口增长42.75%
与十多年前相比,如今西港特区的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借助临港的区位优势,西港特区未来将成为产业新城,努力成为西哈努克省新的服务中心和经济中心,从而助推柬埔寨经济的发展。”自2012年起担任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见证了西港特区在过去十年来的发展,也给园区描画出众多发展的蓝图。“西港特区的发展是从临港的一片荒芜之地上开始的,如今已是西哈努克省经济发展的‘引擎’”,说起西港特区的变迁,陈坚刚的语气颇为自豪。而他的底气就在于,西港特区近年来所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西港特区的进出口贸易反而迎来了逆势上扬。据西港特区方面统计的数据,2021年1-12月,西港特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22.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75%,创出了近几年以来的增速新高。对此,陈坚刚向记者表示,疫情期仍能保持增长,得益于西港特区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西港特区的发展与建设能力正不断增强。
工业园的服务和配套设施向来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陈坚刚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驻西港特区,也是因为园区的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完全。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在西港特区里,已有6平方公里的区域初步实现了“六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网、排水、排污和平地。此外,园区内还建有一个污水处理厂,热电厂也在试运行,同时配套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员工公寓和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
基础设施配备渐趋齐全的西港特区,成功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入驻。让陈坚刚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专注轮胎项目的通用股份。他表示,通用股份将投资约3亿美元在西港特区内建设轮胎项目,建成后预计将为当地创造16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3.4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这是西港特区内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标志着我们园区已经具备足够的产业承接能力。”陈坚刚坦言,若这个项目放在两三年以前,根本不可能落地,“轮胎项目需要稳定的电、柴油和蒸汽,而现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在保障园区的供水、供电和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之余,西港特区把海关也“搬”入了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报关等一站式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还设有两所大学提供技能和语言培训,为入园企业做好了人才储备方面的积累。
齐全的设施配套和人才建设的举措,都为西港特区提质增速做好了保障。
产业新城计划解决10万人就业
从基础设施落后的单一工业园逐步建成初具规模的国际化园区,西港特区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进行产业升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边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记者表示,如今西港特区已经与全球和地区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港地区体现了柬埔寨在全球和地区产业链的重要性,这在柬埔寨应对疫情时所体现出的经济韧性显得更加明显。”
在陈坚刚看来,这一点也是西港特区承接由其他地区转移而来的订单的优势所在。尽管西港特区如今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国际化企业,但陈坚刚始终认为,升级产业园区到2.0版才能让西港特区保持长远发展。
“1.0版的西港特区是工业园,到了2.0版本则是以产城融合,即进一步强化城市的配套功能。”陈坚刚向记者表示,通俗地说就是“走进来,留得住,并让它们发展得好”。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相应的城市配套,比如配备社区卫生中心、员工宿舍、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等,以此形成一个好的氛围留住人才。
除此之外,陈坚刚特意强调了西港特区所拥有的区位优势。他向记者介绍,西港特区距西哈努克市(即西港)约17公里,距离西哈努克国际港口12公里,而到西哈努克国际机场约为3公里,附近还建成了高速公路。“发挥区位优势,西港特区能够形成一个临港的产业新城。”陈坚刚补充道。
从实践情况来看,西港特区要成为临港产业新城的规划正逐步成为现实。陈坚刚通过通用股份的例子进行说明:“因为西港特区靠近港口,物流运输较为便利,因此园区内企业比如通用股份,其原材料可以从中国进口。”他表示,这也是通用股份选择入驻西港特区的一大原因。
发挥临港优势不仅体现在物流运输的便利性上,还有助于西港特区引进更多不同的产业。陈坚刚认为,吸引科技含量更高的企业其实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说到这一点,陈坚刚的感触颇深,“柬埔寨是一个欠发达的国家,在我们初到西港特区的时候,柬埔寨的主要产业还聚焦在农业、旅游业、建筑业和成衣行业,此外很多产业都是缺乏的。”陈坚刚向记者表示,西港特区发展多样化产业,也将与柬埔寨的国情和发展战略相对接。比如1.0版的西港特区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到了2.0版本就要重点引入五金机械、建材家居和精细化工等产业。
在丰富产业的同时,陈坚刚向记者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引入企业的质量,“特别是引入一些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大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陈坚刚向记者预测,若临港产业新城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有300家企业入驻、拥有8万-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生态化样板园区。
中柬自贸协定生效影响深远
谈及西港特区这些年的建设进展,周士新把西港特区称为“柬埔寨的智慧城市”。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港口建设的发展,将推动西港特区在柬埔寨甚至东南亚地区经济中发挥引领者的角色。
正当西港特区马不停蹄打造2.0版本时,它又迎来了中柬自贸协定实施这一利好消息。
据了解,在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柬自贸协定”)规定,在货物贸易方面,中方给予柬方货物贸易零关税税目比例达97.53%,柬方给予中方90%税目零关税。这也是双方所有自贸协定谈判中的最高水平。
“对企业来说,中柬自贸协定的实施为投资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更多的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陈坚刚向记者表示,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中国进口原材料,然后在柬埔寨加工为成品后运输至欧美国家的企业来说,在中柬自贸协定实施之后,货物的流通会更为便利,特别是在海关流程方面。他认为,中柬双方将很快能感受到两国贸易的便利与高效。
在周士新看来,中柬自贸协定生效后的影响将渗透到各个行业。例如,像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得到充分的就业,农林牧副渔一类的产业将从中国的庞大市场中得到更多实惠,此外,像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行业等新兴产业将会成为引领柬埔寨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近年来柬埔寨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主要源于外资和高新技术的推动,以及国家吸引外资和高新技术的政策。”周士新表示,从目前来看,柬埔寨政府在发展本国经济方面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
身处政策红利期,西港特区不断向好发展。“中柬自贸协定也将给西港特区的招商引资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谈到西港特区下一步的发展,陈坚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西港特区2.0版”的建设,做强产业和配套能力,打造临港产业新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