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取消公租房“7090”限制之后,为缓解北京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北京将进一步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
12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新供住宅项目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各区需在新供商品住房、安置房等项目中,每年按项目住宅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及相应机动车停车位。
《通知》指出,各区将在确保租赁住房用地年度计划完成的前提下,结合地块情况,采取逐地块配建、集中配建两种方式增加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量。其中,安置房项目配建以公租房为主,商品房配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坚决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各区政府等单位,已建立“房地联动、一地一策”会商机制,突出住房民生属性,将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先行开展上市地块配建试点,成为新增房源的稳定渠道。
界面新闻从市住建委处获悉,《通知》是在先行先试基础上,总结集中供地配建工作的经验而完善形成的。通过集中供地配建方式,今年全市共成交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地块25宗,配建建筑规模46万平方米、可提供房源约5700套。
另外,《通知》也提出了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的相关要求,配建住房与项目其他住房在布局、建筑密度、景观环境、绿化,建筑外立面的风格、色彩、建筑材质品质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配建住房原则上采取集中布局,以整栋、整单元为最小建设单位。配建住房实施装配式装修成品交房,与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其他住房实施统一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附件为《配建协议》示范文本,明确了竞得企业与回购机构双方权利义务,约定各环节要求,实现全流程严格监督管理。
上述协议规定,配建住房(含租务管理用房)及配比产权机动车停车位、地下附属用房的回购价格,综合考虑区域租金水平和建安成本等因素,按照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经营的原则,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确定,并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文件中予以明确。
今年以来,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了各地房地产政策的关键词之一。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可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体配建比例和管理方式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界面新闻了解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多个重点城市均加大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部分城市已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量。
今年11月,住建部提出,对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在“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例达到30%及以上。
加快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已成为北京“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正在编制“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将不低于30%。
从土地市场来看,今年北京三轮集中供地中多宗土地已要求集中建设或者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认为,预计2022年北京土地市场的供应结构将持续性向保障性租赁住房倾斜。
编辑/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