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血热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关注。流言从“老鼠遍地吃草莓导致出血热”到“吃草莓导致出血热”,一度让草莓躺枪。什么是出血热?出血热到底是谁传播的?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针对近期多地出现的出血热报告,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个病的“主谋”其实是它,了解预防知识很重要。
北京每年不超10例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约为1%。
据了解,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大国,全球90%的病例发生在我国。中国最早于1931年发现该病,1956年将其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多数地区每年有程度不同的发病或流行。而北京地区以家鼠型为主,近几年每年发病人数均在10例以下。
多数人仅发热 易与感冒混淆
感染汉坦病毒后,80%以上的人都会显性发病。典型病例有五期临床经过,即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症状及肾脏损害等。
市疾控中心传地所副主任技师孙玉兰介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一般将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称之为“三痛”;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常见于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即“三红”。
不过,多数病例症状轻微, 仅有发热等轻微症状,易与感冒混淆。
目前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效药物,多为支持性治疗。只要病人做到“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及就近治疗,多数人预后良好。
出血热就是由它传染给人的
孙玉兰介绍,人不是传染源,一般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不会出现人传人。这个病本身与吃草莓也没直接关系,带病毒的鼠才是“罪魁”。
按宿主鼠种不同,肾综合征出血热可分姬鼠型(由黑线姬鼠等传播)和家鼠型(由褐家鼠等传播),姬鼠型病情较重,发病高峰季节为秋冬季,家鼠型相对较轻,发病多在春季。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
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黏膜;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寄生螨虫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母婴垂直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7至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
掌握预防方法 出血热没啥可怕
灭鼠防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啮齿类动物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灭鼠防鼠是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措施。
清洁环境
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不要给老鼠提供滋生空间,杂物间定期清理;清洁过程中注意戴好口罩手套,做好消毒。
谨防病从口入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存放;不吃被鼠啃咬过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野外注意防护
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或螨类叮咬。
接种出血热疫苗
我国研制有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洁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