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朝阳区“两会”获悉,安贞东方医院主体完工,将增设800个床位;18万平方米嘉会国际医院规划落址朝阳园北区。2022年在持续推进大型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朝阳区还将新增3家可以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实现43个街乡急救站点全覆盖,通过多种举措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此外,将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朝阳区现有14家医院开设发热门诊,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筛查哨点,全区核酸日检测能力提升至35万份样本。截至12月17日17时,朝阳区累计接种超过404.6万余人,累计990万剂。
安贞东方医院主体完工 将增设800个床位
2021年,在朝阳区五环外的东坝乡东坝南街,一座地下3层、地上7层的4栋主楼拔地而起,楼栋之间采用钢结构连廊相连通,这就是2021年完成主体建设的北京安贞东方医院,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重点的三级甲等标准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设置总床位800张,惠及周边40余万居民。
同为重点医院建设工程的垂杨柳医院新址已正式启用,医院床位增至750张,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有效缓解朝阳区东南部地区百姓就医需求。
此外,2021年朝阳区通过引进香港嘉会医疗,开始筹建一所500张床位的国际医院,医院以肿瘤中心、妇女医学中心、心脑中心和骨科及运动医学中心为核心,该项目规划落址来广营电子城北扩地区,医院综合体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通过项目建设,朝阳区将不断完善现代化、国际化医疗体系,为国际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条件。
在大型医疗机构建设项目上,朝阳区将继续发力。2022年,朝阳区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安贞东方医院、朝阳医院东院、北京中医院新院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全区负压病房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医院建设,鼓励区域内优质资源开展国际医疗服务,持续推进嘉会国际医院和国际化诊所建设,营造国际化医疗服务环境。同时致力于打造医疗人才梯队,继续实施名院长、名学科、名医生培育工程,从建设“硬件”到人才“软件”全方面提升,为朝阳群众提供更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
2022年实现43个街乡急救站点全覆盖
与大医院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居民最近的健康屏障,社区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方面,朝阳区目前共运行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个站,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社区总床位达1366张,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血液透析等服务项目。
目前,朝阳区49家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家医签约服务中心和家医签约回访中心,截至2021年11月,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9.81%。“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 岁儿童、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等。”朝阳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期间,家医签约模式优势凸显,依托家医渠道,朝阳区开展“全域全病种长处方”服务,在全市率先推出“极简取药”“送药上门”“缺药即送”系列便民服务,签约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此外,朝阳区还将积极推进全区急救站点建设,在2022年实现43个街乡急救站点全覆盖,届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将进一步缩小,朝阳区将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提高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在家门口给予群众健康安全感。
14家医院开设发热门诊 核酸日检测达35万份样本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朝阳区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等职责要求,发挥抗疫“主力军”“先锋队”作用,全面应对疫情。
目前,朝阳区储备核酸采样队伍5000余人、流调队伍500余人,并组建了区级医疗救助团队。朝阳区现有14家医院开设发热门诊,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筛查哨点,全区核酸日检测能力提升至35万份样本。同时制定并不断更新各类防控指引,定期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等,筑牢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线。
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上,朝阳区建立了标准化接种模块,全力提升医护接种效率、接种台效率和疫苗接种率,按照“固定+临时+流动”接种模式,组织医护人员“进楼宇、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进企业、进机关”,设立临时和流动接种点,主动上门服务,体现“朝阳速度”和“朝阳温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