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鼓楼西大街、中轴线的北延长线,旧鼓楼大街成为承接着传统中轴与现代延长线的门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北京老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重要节点。12月13日,西城区宣布,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基本完成。60个点位建筑风貌的提升93%是通过“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完成。建筑细节采用海棠角样式、冰盘檐组合等多种菜单式组合,形成多姿多彩的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同时,作为北京冬奥组委“点亮中轴线”的一部分,整街的夜景照明采用低亮度弱对比的方式,以简洁的照明手法塑造居住区宁静祥和的夜间氛围。对中高层现代建筑弱化处理,二层以上不设照明。
原汁原味 展示多姿多彩北京传统民居建筑
旧鼓楼大街位于什刹海—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传统文化氛围浓郁。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这里的历史文化形态逐渐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不符合首都核心区功能的业态任意滋生,私搭乱建严重、公共空间秩序和色彩混乱、车辆停放杂乱无章,居民改造升级的呼声强烈。2021年初,西城区启动了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实现了沿街立面保护提升、公共空间秩序重建重塑、交通秩序整治初见成效。
在恢复历史风貌上,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说,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重点是以历史人文为底蕴,以改善整体风貌为抓手,在打造街区品质和花园式漫步道路上下功夫,串联起钟鼓楼、鼓西大街、地外大街和万宁桥、南锣鼓巷、什刹海,形成连点成线、聚线成片的文化探访路,助力中轴线申遗。在对重要视线、视廊点位逐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沿街建筑分为保留、改善、整饰、更新四类,遵循减法原则,采取“一户一方案”的策略,实施“微修缮、微整治、微更新”。
据北京建筑大学梁建设计师介绍,建筑风貌提升共涉及57个点位,除1处更新点位及3处保留点位外,“微修缮、微整治、微更新”比例约占93%。“相较于地外大街的商业氛围,旧鼓楼大街以住宅为主,为了更好展示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多样性效果,将墙面贴砌干摆、丝缝、淌白三种效果合理搭配使用,并采用整砖到顶、海棠池子、方池子、五出五进、圈三套五丰富整体墙面整体效果。”建筑细节采用海棠角样式、冰盘檐组合、山尖样式、门楼样式、挂檐板样式、朝天栏杆样式、门窗棂条样式多种菜单式组合,提升后旧鼓楼大街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
以铸钟胡同2号为例,该院落就是采用微改善的方式解决墙面软心颜色及做法不合传统规制要求,风貌提升过程中优化冰盘檐做法,增加海棠池子,软心采用传统青灰工艺,什锦窗增加砖挂落及冰裂纹棂条,垂花门两侧卡子墙做对称方砖心起到点睛之笔,居民表示“记忆中的景象回来了,而且更美了,老房子越来越有神韵!”
打开绿地 串联起邻里交往新生活
旧鼓楼大街是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的重点街道,是北京老城历史文保区内的重要林荫路之一。以“林荫佳境、邻里共享”为主题,注重营造老街悠闲慢生活的场景。
“根据民意调查问卷,决定景观提升从拆除旧围栏、增加休闲健身场地和完善绿化种植层次入手”。创新景观的梁毅设计师介绍,旧鼓楼大街景观此次将封闭的绿地打开,打造一条花园式的漫步道,以花园小径全线串联起邻里交往、商业互动、景观视廊及街景呼应等功能,形成建筑前空间与带状绿地镶嵌融合、共生共享的街景空间。整条大街由北向南设计了6个景观节点:妙缘汇聚、林荫小憩、花间竹影、藤萝莺语、重楼绮望、嘉木入画。其中,重楼绮望节点位于大黑虎胡同口北侧,在现状两棵国槐下设置休闲广场,形成最佳景观视廊,可远眺钟楼;嘉木入画节点位于鸦儿李记饭店的北侧,结合现状增设小广场,在古槐的掩映下形成观赏鼓楼和钟楼的打卡地。
在本次街区公共空间的提升过程中,依托拆违提质见缝插绿增加绿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新增休闲场地约300平方米,新增坐凳40余处,维修现状廊架3处,来年开春,将栽上爬藤植物和花卉。同时,鼓励大家认养绿植,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突出静谧雅致 照明只使用少量灯光
旧鼓楼大街景观照明作为北京冬奥会“点亮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提升中也是煞费苦心。照明项目清华同衡胡熠设计师介绍,旧鼓楼大街由于居住院落比较多,夜景照明整体采用了低亮度弱对比的方式,以简洁的照明手法塑造居住区宁静祥和的夜间氛围。“主要采用暖色光、静态光,主要突出住宅入口以及载体较好的商业建筑,对中高层现代建筑弱化处理,二层以上不设照明。”胡熠表示,旧鼓楼大街此次功能设施上的提升愿景是大丰则简、简而不空,打造整洁有序的素雅之街,“为了突出街区整体氛围的静谧雅致,在灯具使用上,我们遵循白天隐蔽、便于维护、管线隐藏最优的原则。用少量的光,带给老街温情,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都历史风貌。”
近期,旧鼓楼大街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正在加紧收尾,预计明年春季整体亮相。到时欢迎各位朋友来旧鼓楼大街游览打卡,享受花园式的步行体验和老街悠闲慢生活,与“打卡鼓西,漫步斜街”相映成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