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武昌因何而昌?答案就在那些历史名人的身上
阅读武汉 2021-12-10 21:00

如果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文献,那么江流贤胜、因武而昌的武昌注定有着壮美的诗篇。

武昌地处长江东南,隔长江与汉口、汉阳相望。在武汉三镇中,武昌是辛亥首义之城,也是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同时还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在武汉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武昌城始建于三国时期,是一座有近1800年建城史的古城。公元223年,东吴孙权筑武昌城,意蕴“因武治国而昌”,开启了武昌古城的历史。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期间,大办现代教育和民族工业,武昌由此贸易繁盛、万商云集。

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武昌也因此划时代事件名扬海内外,近代中国进步的大门从这里开启,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在这里传承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这里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新中国成立后,武昌一直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

武昌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既有武汉市历史文化地标黄鹤楼、昙华林,又有武汉市现代文化地标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此外,武昌的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等物质文化遗存100余处,数量居武汉市之首。

武昌是湖北的文化中心。清末民初,这里就有号称“全国四大书局”之一的崇文书局,以及全国较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北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昌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均建于武昌。如今的武昌,聚集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湖北剧院等3000余家文化单位。

近代以来,武昌一直是全国的教育重镇,科教实力雄厚。清末,张之洞在武昌兴办新学,开湖北近代教育之先河。民国时期,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武汉中学、共进中学、充实中学等各类学校先后在武昌创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代教育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武昌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的武昌,科研院所林立,是中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区,其密集程度仅次于北京的海淀区。辖区内有武汉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有中科院武汉分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48家科研设计机构,拥有10多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两院”院士达28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被誉为“中部设计之都”。

在这里,一批批政治家、革命家、文化科教大师、工商名人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见证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阔波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38位长期生活或工作在武昌的政治、文化、科技、工商名人,向读者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革命人生、崇高的文化理想、举世瞩目的科教成就,以及富于个性的生活情节,并加以精辟地分析,让读者去感悟他们在革命斗争、科研创新、为人处世及经商致富中展现出的超常智慧、敏锐眼光和从容心态。

生活或工作在武昌的这些名人,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是武汉这座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活力来源。今天,我们除了对这些名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和努力传承他们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将他们的传奇人生予以浓缩,介绍他们的贡献及成长过程,让读者去领会他们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智慧。《名人与武昌》这本书的出版,便意在对武汉近现代名人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及整理,进一步彰显武汉城市文化底蕴,提升武汉城市形象,让他们成功的故事在江城不断上演。

《名人与武昌》姚伟钧 杨鹏 著;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

来源:阅读武汉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