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终于落地!
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根据测算,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预计释放1.2万亿元资金。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这一些列积极的货币政策信息,对于最近充斥着各种资金暴雷、债务逾期消息的房地产业来说,如同见到了及时雨一般,不少蔫了的地产人、房产中介,都在朋友圈里庆祝这一利好消息,甚至有人直接将降准视为买房的冲锋号。
但实际上,降准并非降息,针对的是银行,是指央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银行的信贷规模,释放流动性。而释放出来的资金也会被严格控制流向房地产的规模,更不会造成房价的应声而涨。相反,美元债兑付却在步步逼近,房企们年底又同时面临业绩压力,预计仍将要过上一段苦日子!
催买房的中介
上周末,在高层明确表示“适时降准”后,周一降准的消息就如期而至,释放长期资金1.2万亿。
很快大家就在朋友圈中感受到了中介经纪人们开心、快乐的情绪:
“快买房!”
“绝对利好”
“夏天在路上了”
“只有购买优质资产才能抵御通胀。”
似乎降准还没有正式开启,楼市已经“涨声”四起。但实际上,在降准的同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就称,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那这个要归还的中期借贷便利有多少呢?数据显示,12月15日将有9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这意味着降准释放的1.2万亿流动性,在偿还了MLF之后,剩余的才会被用来缓解年底资金紧张的局面。因此,这次的降准并不能称之为“大放水”,基本就是维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就表示,目前经济上面临的主要挑战中,房地产投资疲软是其中之一,在房地产调控之下,很多房企拿地积极性大幅下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出现很明显放缓。因此,此时出台降准,是为经济稳增长的目标,提供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
筑底中的楼市
降准是一个利好性的消息,但就此推断房价再次提升,也有些过于乐观了。从实际市场反应上看,楼市正处于成交量筑底的过程中。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50个主要城市二手房数据显示,二手房成交量环比止降,初现筑底迹象。数据显示,11月50城二手房整体成交量环比增长约2%,约50%的城市成交量环比回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大部分都出现了成交环比增加。
不过,贝壳研究院方面也表示,当前成交回升,主要是前期经历严格调控后市场深度下挫的城市,成交量基本降至长期历史低位,如深圳9月的成交量几乎是近10年的最低。虽然成交上涨了,但对比去年同期,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量依然同比下降多达47%。
但降准确实也将改善信贷环境,让楼市成交筑底。11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69%,较10月回落4个基点,二套利率为5.96%,较上月回落3个基点。
利率回落的同时,放款周期也有所缩短。11月重点100+城市平均放款周期为68天,较上月缩短5天,是自今年4月以来的首次缩短。
图:贝壳100+城市主流房贷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监测
苦日子没结束
此次降准除了有望让购房人的房贷获批周期有所缩减外,房企也有更多可能获得融资,以面对“催命”般的美元债。
最近引得恒大、佳兆业、阳光城等房企“雷声滚滚”的地产美元债,明年仍将面临集中到期兑付。根据WIND统计口径,截止11月底,2021年地产美元债到期总规模为586.3亿美元,创年内到期规模新高。12月有15.71亿美元债券面临到期兑付。同时,2022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将超过2021年,合计约617.9亿美元。
尤其是1-7月,是明年地产美元债的到期高峰,到期规模合计462.8亿美元,约占全年到期规模的70%,单月到期规模超过75亿美元。包括恒大、佳兆业、绿地、富力等主体明年均有规模较大的地产美元债到期。兑付压力也决定着房地产市场的苦日子并没有结束。
虽然降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金环境,但房企还是要更多依靠自救。一位地产营销人就透露了他的判断,“降准意味着地产行业紧缩政策阶段性见底了,但也只是让开发商喘口气,不再继续加码而已,向上的拉升动力依然不足。房地产行业艰难的处境不会因为这次全面降准就马上乐观。大部分房企要继续生存下去,还需要通过刺激销售等手段,寻求在年底或明年初出货回款。那些负债压力较大的企业,则可能利用金融环境的改善,变卖资产,以此达到降负债续命的目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桁
编辑/刘洋-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