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百年古籍获“新生” 让更多人足不出户“触摸”历史
中国新闻网 2021-11-24 16:48

古籍修复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用手指触屏或轻点鼠标,就能在线浏览百年古籍。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张利民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能够让更多海内外民众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历史、感知文化。

“90后”古籍修复师程文涛

当日,记者走进山西省图书馆,探访该省古籍数字化保护背后的故事。

古籍数字化,指的是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将文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中国多地在古籍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成效,各地图书馆内都建起古籍数字资源库。

山西是中国古代造纸和雕版印刷的重要区域,古籍资源丰富。张利民介绍,山西古籍不仅存量多,且珍贵书目较多,有280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包括山西省图书馆的75部馆藏典籍。

为更好地保护古籍,该馆于近日上线古籍数字化资源库。此次发布的22部古籍中,多为明代中晚期刻本,如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太原张镗刻本《重刊嘉祐集》、明万历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王摩诘诗集》,此外还有清代山西名人稿本,如洪洞董麟、董文焕兄弟《观阜山房日记》《岘樵山房日记》等。

“首先对古籍登记造册,再根据其破损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定级,急需修缮的,会送到古籍修复中心进行修复,之后进行数字化转化,并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发布出来,使它们能够被利用。”在张利民看来,这是一种再生性的保护。

古籍修复是古籍数字化工作重要的一环。张利民所提到的古籍修复中心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

古籍修复师正在对拓片进行修复

敞亮的工作室内,古籍修复师们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这里安静到只能听到裁纸的沙沙声。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纸张上、拓片上。

“90后”程文涛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在他看来,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坐得住、有耐心。对刚入行不久的程文涛而言,古籍保护和修复是一条漫长的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古书籍获得“新生”。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下载量近1.5万次。

文/高雨晴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