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养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也非常可观,但当前我国专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比较少,“我们鼓励养老金融市场主体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欢迎国外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肖远企介绍称,2018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是我国首次探索运用税收优惠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今年6月,在浙江省和重庆市启动专属养老保险试点;9月在武汉、成都、青岛、深圳市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这些试点通过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改革,丰富了第三支柱产品和服务形式。2021年前三季度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有460亿元,累计积累了超过了6200亿元的责任准备金,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
“随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第三支柱市场潜力很大。”肖远企指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比18.7%,养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而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当前,尤其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建立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本身也有多层次的问题,不同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养老规划都存在差异,不存在一种产品适应所有需求的情况。比如中青年人、即将退休的人和老年人,养老金积累和投资需求都明显不同。金融业要建立起多元供给格局,在精准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的第三支柱产品需求。
同时,要增加第三支柱产品的吸引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交费靠个人自愿,群众积极参与是解决发展慢、规模小的关键。除了政府提供税收政策激励,金融业也要苦练内功,提高养老金管理能力,增强产品吸引力,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第三支柱进行长期养老储备。
此外,还要培育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当前我国专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比较少,鼓励养老金融市场主体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欢迎国外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