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停车难,先得摸清停车位底数。记者从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获悉,今年东城、西城已经率先启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明年将推广到全市范围,绘制全市停车设施“一张图”,为后期停车挖潜、预约停车、错时共享停车打下基础。
本市从2019年起推进道路停车改革,截至目前,共在900多条道路上施划了8万多个车位,全部实施电子收费,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并为7.2万辆车办理了道路居住停车认证,来缓解居住停车难。“改革把原来的人工挎包收费转变为电子收费,道路停车的收费性质也变了,从原来的经营性收费转变为政府非税收入,基本杜绝了‘黑收费、乱收费’现象,实施电子收费的道路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资源统筹部部长胡海鹤介绍。
随着停车改革不断深入,治理重点也从道路延伸到路外,开展停车综合治理。各区、各街道结合属地实际情况,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缓解居住停车难和优化停车秩序。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开展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分区分类有序补充居住区基本车位。胡海鹤介绍,今年东城、西城率先启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明年将推广到全市范围,目的就是要绘制全市停车设施“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库、一个机制”,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推进智慧停车和数字城市建设,缓解居住停车难。
“一张图”的绘制正在推进。其中东城、西城今年率先启动停车设施信息的报送,两个区已基本完成70%的报送工作,整体工作将于11月底前完成。
将全市停车设施落到“一张图”上有何好处?胡海鹤介绍,随着把电子收费的道路停车位、备案公共停车场的动态数据都汇集到这张图上,可为后期推进精细化的区域停车治理、停车诱导提供支撑。停车人可以方便地找到目的地附近哪儿还有车位,哪儿可以预约停车,物业企业可以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增加经营收入。
相关新闻
全市错时共享车位已达3.8万个
目前,核心区居住停车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以东城区为例,“十三五”时期,全区居住停车泊位缺口高达5.6万个,全区90%以上居住区是严重缺少停车资源的区域,尤其是夜间居住停车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停车设施底数越来越清晰、精确,各区、各街道将综合采取居住小区内挖潜、新建车位、物业规范化管理、错时共享停车等系列综合措施,更大程度缓解居住停车难问题。
2020年以来,全市以街道为单位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累计已提供3.8万个共享车位。其中东城区17个街道共协调了52个共享停车场,提供2643个车位;西城区15个街道协调了57个共享停车场,提供2864个车位。
文/记者 孙宏阳 吴楠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