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的天路》收官 致敬探索者艰辛岁月里的青云之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5 19:42

“这样举一反三,我们就能造自己的导弹了。”

“对,中程导弹、洲际导弹,将来还会有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宇宙飞船……”

他们来到窗前,望进蔚蓝深空,那里星辰璀璨。窗玻璃映出坚毅的脸庞,眼里有光在闪烁。

《功勋》之《孙家栋的天路》昨晚(14日)收官,剧中孙家栋与钱学森的初见一幕,引来弹幕上一片炽热的回应——“有了,我们终会全都拥有!”

微信图片_20211015185512.jpg

当星光划过历史的长空,从1970年到2021年,第一代航天人的梦想在不停地变为现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三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他们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从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到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我国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茫茫戈壁、浩瀚宇宙,一代代航天人步履不停、脚踏实地,不断地以中国速度创下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功勋》之《孙家栋的天路》就起笔于“东风一号”的“反设计”之路,落幅在“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的扬眉吐气。故事内外,我们曾为外国人的奚落而忿忿,更为刚起步时中国航天事业处处需要爬坡过坎而着急。正因知晓了难处、看见了牺牲,我们更知“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与老一辈中国航天人在兀兀穷年上下求索的忘我奋斗,震撼于他们在太空筑起的中国路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无我奉献。

微信图片_20211015185505.jpg

为梦想赋形,在平凡的意象中托起非凡的精神

《孙家栋的天路》由梦境开场:那是儿时的孙家栋,他渴望房梁上方吊着的糖,架桌子、摞椅子、用叉子够,终于戳破了包装,雪花样的白糖撒下来,在天窗透过的光束里流淌成晶莹的星河。

以糖为喻,孙家栋的梦想就在电视剧的唯美开场中有了具象的赋形。自行车也是故事里贯穿始终的重要意象,“骑自行车上月球”是当时苏联同学的讽刺,却也从此化作孙家栋们誓将幻想变现实的热血满腔。

梦想被赋形,航天的故事曲高而不和寡。有了观众亲近的平凡意象,剧作便能在别开生面的戏剧空间里将人物的非凡精神高高托起。

如果说对糖的渴望,寄托着中国航天开拓者对国家富强的渴望,那么“骑着自行车照样上月球”所承载的无疑是艰辛岁月里探索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青云之志。

中国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白纸一张却要绘就斑斓梦想,凭什么?

凭年轻人的坚定报国志。欣赏他的专家邀他随同去苏联,到当时世界上航天技术最先进的地方继续深造,孙家栋的拒绝没有丝毫游移。

凭开拓者的智慧与勇气。在钱学森的指点下,孙家栋运用反设计的办法成功补齐了设计思路,几个月后,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矗立在茫茫戈壁中。

凭科学家的严谨与务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排查所有微不可察的隐患,孙家栋不惜惹恼基地工程部的负责人,但也凭事实依据赢得最真诚的支持。

凭奋斗者初心不改、孜孜以求的执着。为了拿到房梁上那包糖,为了骑上自行车朝着天空更迈近一步,孙家栋与同伴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在一次又一次故障分析会中总结经验教训。

更凭设计师、引航人关键时刻站得高、望得远、勇担当。

《孙家栋的天路》不仅写艰难困苦中的逢山开路,也在艰辛里注入埋头苦干时的幽默与豁达。熄灯号响,孙家栋与钱学森在锁了门的图书室里相遇,年轻人在窗台上请钱院长“先跳”;新婚第一天,平时讷于言的科学家将自己珍藏在铝制饭盒里的重要身家全副“上交”。

在中国电视剧谱系里,讴歌“两弹一星”元勋的作品曾出过佳作。要在既有的作品里再拓新,《孙家栋的天路》在新的审美语言中写出了真意。

1634024103484270_s.jpg

为群英立传,让主角背后力量可见可感

就像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组建总体设计部时孙家栋用大白兔奶糖拼出的繁体“飞”字,每一划都是将中国卫星送入太空的关键学科人才,中国航天从来都是千军万马、一代接续一代的奋斗。

《孙家栋的天路》讴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的自强不息,也为主角身旁、背后的群英立传。良师的信任、朋辈的携手、爱人的无私都在动人情节中耀目可见。

“东风二号”的第一次试射载了跟头,队伍里一片低落的情绪。钱学森特意赶到酒泉,情理之中,他召集技术人员开会分析故障原因;意料之外,他给大伙“加餐”,将自己写论文的经验和盘托出鼓舞士气。从中国第一枚导弹到第一颗卫星,钱学森始终是孙家栋的良师益友。

五院的科研楼记得,孙家栋、黄志明等一群年轻科学家在铺满图纸的房间里共同熬过一个又一个昼夜晨昏。还有大漠孤烟直的地方,恶劣的天气阻隔了通往戈壁深处的路,但基地里的孙家栋们仍能吃上羊肉包子。原来,工程队队员们每天冒着危险打来的黄羊,都是紧着技术人员,他们自己半年没沾过丁点荤腥。

《孙家栋的天路》更没有忘记“军功章的另一半”,妻子孕后期直到生产,孙家栋都在戈壁上与“东风二号”死磕,再进家门时,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着家里全部家务。曾经,妻子也会为承受分离苦闹点小情绪,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详情而气恼,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项“伟大事业”后,她从此成为丈夫事业的头号支持者、捍卫者。

中国航天事业,从来都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就像主创在与孙家栋院士交流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那样,孙老从不讲自己吃的苦,不讲自己的功劳,讲的永远是他的团队、他的同事们,他们的付出都让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精神力量可感可知。

1634024043811793_s.jpg

为信仰共情,在民族精神的同构中激荡新的凌云壮志

单元结尾,当“东方红”旋律响彻太空的消息传来时,迎着日出等待报纸的孙家栋,在读到《人民日报》头版消息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为什么他总是视事业重如山,而看名利淡如水?

因为忠诚为国的信仰。

剧中,在拒绝苏联专家的邀请时,孙家栋回忆了小时候的不堪往事,那是“国破山河在”的仓皇,“做过亡国奴的人更懂‘祖国’两个字的意义”。为了信仰,他和同伴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了信仰,他们从难以计量的困境甚至失败中奋起,千磨万击还坚劲。

韩红演唱的单元主题曲《星梦》总会轻易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因为歌词里凝结的,就是孙家栋与老一辈中国航天人建立功勋的信仰之美:“多少闪光的梦,到达是因为敢想。总要有人相信,比天更远的远方……纵有愚人之狂,为追一个信仰……”有年轻人形容,观看这部剧,“眼窝子会变浅,血会变得更热”。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孙家栋的天路》用极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细细描摹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激荡新的凌云壮志。

在中国航天探深空、耀苍穹、揽明月、解天问的今天,《功勋》用一个单元的体量带观众回望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梦想,致敬中国航天人已抵达和终将抵达的星辰大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