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城市之间的交流学习,有时候会随着领导干部交流调整寻找到新的契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滁州在线”微信公众号10月11日发布消息:10月9日至10日,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君毅率安庆市党政代表团来滁考察,加强两地沟通交流,学习借鉴滁州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甫祥,副市长龚健勇,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孝水,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广兰等陪同考察;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东明,市政协主席章松,市领导花家红、耿延强、吕栋、刘克胜,安庆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三九等参加考察。
消息提到,安庆代表团一行先后实地考察滁州高教科创城、明湖公园、苏滁规划馆、星恒电源、达亮电子、隆基乐叶、博西华家用电器、长电科技、东鹏食品、东方日升、惠科光电、开润、滁宁城际铁路滁州站站、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亚士创能、全柴天和机械、天安新材料等企业,对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上述消息显示,安庆市代表团一行基本将滁州市目前的明星企业、样板园区“一网打尽”,滁州方面也是“四套班子”领导悉数出席,向兄弟城市敞开胸怀介绍发展经验。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带队前往滁州考察、交流、学习的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此前正是在滁州先后担任市长、书记9年时间,对滁州近年来的发展知根知底,今年3月才调任安庆。另外,现任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此前担任滁州市长,与张祥安搭班工作数年,共同建设滁州,3月又从张祥安手中接过主政滁州的大旗。
一方面,从2010到2019年,滁州GDP在全国上升了89位,上升位次居全国百强城市之首。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城市,一跃成为了近十年来全国进步最快的地级市。从GDP角度来看,滁州已经连续两年稳坐安徽“第三城”。
另一方面,滁州近年来拿下安徽“第三城”的过程中,“击败”的“对手”中就有兄弟城市安庆。安庆此前曾长期位居安徽总量第三,但随着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经济数据方面已经被滁州、阜阳超越。往昔曾与上海、南京并列“长江五虎”的安庆市,2020年GDP排名安徽省内第五,落后于合肥、芜湖、滁州、阜阳。
此番张祥安带队重回之前的主政地滁州,为安庆寻找发展“新钥匙”的意味不言而喻。
回到此次安庆市党政代表团的滁州之行。
“滁州在线”微信公众号消息提到,安庆代表团认为,滁州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招来了多个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今年以来5个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滁州,创下历史新高,这种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的招商模式让人刮目相看、倍感震撼。
安庆代表团认为,滁州坚定不移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聚焦新型功能区建设,持续深化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共建,这种政治站位、机遇意识让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狠抓创新驱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开展“双对标”行动,持续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让人深感滁州发展未来可期、潜力无限。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各地都把“双招双引”当作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滁州又凭什么屡屡拿下了大项目?
澎湃新闻今年早些时候曾刊发报道《“改革源头”再出发:稳坐安徽第三城后,滁州为何仍自我加压》,报道源起在今年滁州的“新春首会”上,时任滁州市委书记的张祥安发出了“再出发”的动员令:“新阶段再出发,首要的是思想再解放,说到底是人的‘再出发’,是思想水平、精神状态的‘再出发’。”
安徽另一地级市投促系统的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滁州在招引大项目上取得的成绩,与其主要领导的顶格推进和亲力亲为是分不开的。
“我们是根据项目对接的需要,让主要领导出面。而不是只在签约、剪彩时让领导露脸走过场。”时任滁州市发改委主任吴孝水当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面对很多有潜力的项目,第一次洽谈时书记和市长便亲自参与,用最务实的态度给企业家投资滁州以最大的信心。“不少企业一开始坚信自身的产业只能由省会城市承接,但到后来他们被滁州的真诚、专业所打动,最终签约落户。”
吴孝水当时提到的亲自参与洽谈的书记、市长,就是10月安庆代表团的带队人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和接待方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而吴孝水此次也以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身份陪同安庆代表团考察。
根据“滁州在线”微信公众号消息提到,安庆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学习借鉴滁州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引进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希望两地之间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全领域交流合作,共促两地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