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兰妮长篇纪实文学《野地灵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作者在广州惠爱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李兰妮《野地灵光》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评论界、出版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野地灵光》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认为该书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为当代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家李兰妮
难得的纪实作品 让读者满怀敬意
“在我记忆所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处理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作品。”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表示,“关于精神疾病的书写和认识,特别重要、特别珍贵。在这个领域里,兰妮做了重要的开拓性的《野地灵光》,像是作者自己走到野地里去,自己点起一盏灯,点起一堆篝火。让我们满怀敬意,也让我们郑重地看待这部作品。”
“李兰妮主动深入北京和广州两个精神病院,接触大量精神疾病患者和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阅读大量中外精神病学史料,饱含真情实感写下这部长篇纪实作品。显示出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梁宇说。
谈及阅读感受,评论家刘玉琴表示,《野地灵光》超出以往的阅读体验,为读者带来很新鲜但是又很疼痛的阅读感受。“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就是李兰妮的经历和她的顽强,我们看到生命的残酷质地,也看到那么多人的挣扎和坚持,看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宝贵的意志。”刘玉琴说。
以深刻的生命体验 成为精神疾病的科普者
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自2008年出版李兰妮《旷野无人》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关注李兰妮的写作,始终关注抑郁症乃至精神健康领域的文学作品。臧永清为李兰妮的创作态度点赞,“现在大家都在说‘深扎’,可是深扎到什么地方不一样。她进入精神病院,到那里做最深刻可能也是最痛苦的生命体验,这样一种写作态度,确实是让人敬佩和惊讶的。”
李兰妮2003年初确诊抑郁症,于2008年出版《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2013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狗医生周乐乐”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抑郁的可能。在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进行近二十年的抗争中,李兰妮还做了大量公益讲座,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向公众传播抑郁症乃至精神疾病相关科普知识。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感谢李兰妮专门走入精神病院书写精神病人群体,黄悦勤表示,该书在大众传播的健康促进角度上很有建设意义,“对于大众来说,在作品中,以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讲述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周围的环境,比我们专家坐着侃侃而谈效果更好。”黄悦勤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