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若出中文版,阿卜杜勒扎克·古纳这些作品值得一读
上游新闻 2021-10-09 08:15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作品

虽说结果冷门、小众,但如果仔细留意今年新晋得主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生活、写作经历,读者们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其实是诺奖关注传统的延续——4年前的得主石黑一雄,以及整整20年前被授奖的维·苏·奈保尔,他们都是优秀移民作家的代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诺奖评委一直在关注“后殖民写作”。

而对更多好奇的普通读者而言,则可能更关心未来国内有出版社如果引进了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中文版有哪些作品值得一读。这个问题其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副教授张峰早就专门撰文有过论述。

张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当代英国小说、流散文学、西方文论等。2012年他曾在一篇名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原文如此)的流散写作概观》的文章中详细解读过这位移民作家的经历和创作。

据介绍,阿卜杜勒扎克·古纳是1968年移民英国的。8年后,他在伦敦大学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1982年,阿卜杜勒扎克·古纳获得了英国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于1985年开始在该校英文系任教,他此时主要讲授的课程其实就和此后的创作息息相关:“殖民与后殖民话语”。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文学创作是从1987年开始的,截至张峰发表文章时,阿卜杜勒扎克·古纳已经推出过的长篇小说达到了8部。在张峰看来,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作品中明显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对自己的非洲故土不尽如人意之处感到不满,希望在英国找到寄托;同时又发现很难和英国文化、社会相融。“(他们)不停在现在与过去、现实和回忆之间协商,试图找到一种平衡。”

具体到作品方面,按照创作时间顺序,张峰首先推荐的是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前三部小说:《离别的记忆》(1987)、《朝圣者之路》(1988)和《多蒂》(1990)。虽然其中的主人公都不是自己,但从主角们经历看,无疑他们全都是阿卜杜勒扎克·古纳自己的投射:达乌德是一个从坦桑尼亚来到英国的学生,他原本是带着“朝圣”之心而来,到了之后却失望地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并非想象那么美好。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正在给学生上课

张峰提到,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第四部小说《天堂》被普遍认为是其代表作。故事聚焦的核心同样和殖民地关系密切。《天堂》的故事发生于一战期间的东非,小说主人公尤素夫12岁时就被父亲卖给了“叔叔”当契约劳工。他在跟着富商“叔叔”的商队四处游弋的8年中,目睹了殖民主义给非洲带来的灾难。

《令人羡慕的宁静》则表达了移民对真正融入新环境的“担忧”。故事中的主人公兼叙事者是一个从桑给巴尔岛(这也是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家乡)逃到伦敦的大学生,他后来在英国娶妻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在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上,一直更像一个“流放者”。故事中这个大学生不停地创作文学作品,一度回到家乡等细节,都让人觉得这就是阿卜杜勒扎克·古纳自己的真实写照。

在张峰看来,阿卜杜勒扎克·古纳的作品主要都是讲述非洲移民的故事,可以说是深入解析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移民”面对殖民主义等余孽时的痛苦和迷惘。张峰在文中还特别到,包括阿卜杜勒扎克·古纳在内经历的这种“流动”,其实是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它提供了一种颇具创造性和颠覆性的书写空间。”

文/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中非合作论坛|原来,这才是真实的非洲
新华社 2024-08-31
文学|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每个人》中文版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6
在董宇辉直播间里卖了10万册,诺奖得主古尔纳成了下一个爆款?
扬子晚报 2024-03-1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开启首次访华之行
新民晚报 2024-03-06
赏读|重述阿兹特克人近五个世纪的故事 解读纳瓦语编年史中的墨西哥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1
赏读|《为了国家,不惜一切:本-古里安传》“颤抖吧,大英帝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前一年只售出401本,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作品国内销量大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7
诺奖获得者古尔纳5部小说下月上架
北京晚报 2022-0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