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入口复现了贝聿铭于本馆设计的经典的片石假山 钟升 摄
25日,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西馆首次对外开放,进行观众压力测试。整个西馆将于9月29日开始试运行。
市民参观展品 钟升 摄
2006年,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开放。建成后,馆内天天游人如织,参观人数在亚太地区的博物馆中位列前20名。15年过去,馆内设施已渐渐不能满足游客接待的需求。
市民参观展品 钟升 摄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谢晓婷介绍,苏州博物馆本馆地处苏州东北街的历史文化街区内,馆区包含了国保单位忠王府,并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隔墙相望。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不能破坏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设计理念要求不高大、不突出,中而新、苏而新。
种种条件的限制下,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虽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但在空间上却略显局促。因此,从古城区来到高新区的西馆在设计时将更大的空间让渡给馆方,有更大的场馆进行展览策划和教育活动。另据了解,未来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近旁还将建成歌剧院和工业展览馆,共同构成狮山文化广场。
有近五百年历史的文藤的分株被栽种在西馆中 钟升 摄
谢晓婷表示,今后苏州博物馆的两个馆区在定位将各有侧重:本馆关注江南文化的体验与展示;西馆设有国际合作馆,将会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中心。一如苏州传统的双面绣,古与今、东与西的展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苏州博物馆西馆外景 钟升 摄
此外,西馆作为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会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的观众开发一系列教育课程。并打造好国内第一家专题儿童博物馆。
在西馆一个展厅的入口,有着一个特殊的展品:一株枝干虬曲的紫藤。近五百年前,明代才子文徵明在今天的苏州博物馆本馆栽下了被后世称为“文藤”的紫藤。建设西馆时,苏州博物馆一并移植了文藤的分株,期望在苏州传统文化这棵老树上,绽放出充满生机的新芽。
文/记者 钟升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