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车智能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要迈出哪些坎?
腾讯汽车 2021-09-25 18:00 阅读量:10341

一键扫脸享受乘车无感服务、零等待无缝换乘、24小时主动出行有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毋庸置疑能满足你对未来交通出行的所有想象。

当前,汽车产业转型正在加速,自动驾驶已从单车智能慢慢向智能网联迈进,智能网联汽车是整个产业发展或者说产业升级的方向。日前工信部又重磅推出《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发布时间正值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召开,关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智慧城市赋能的话题受到了会场内外的高度关注。

从单车智能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还要迈出哪些坎?与会嘉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多个关键环节的破解,是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加紧攻关的一大课题,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矛盾点。

数据安全关系国家安全

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网联车2019年市场渗透率约为35.3%,随着自动驾驶及网联技术的升级,202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5.9%,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网联车市场。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车联网安全部副主任刘冬在大会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安全问题首当其冲,这涉及国家整体安全,必须全面统筹车联网的安全和发展。”

刘冬指出,“车联网的网络安全迥异于传统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以及工业控制系统或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它带来了一个新型的安全业态,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防护和建设理念。”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源于其多个特性,包括与人身安全的强相关性、多网融合风险带来的蔓延特性。刘冬说,“未来车辆一旦被恶意控制,将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危害。根据预测,黑客只要入侵20%以上车辆即可造成一个城市的交通瘫痪。”

“车联网涉及的数据类型多,且分级困难,包括车内数据、行车轨迹、路侧地理信息,以及云端处理的一系列相关数据。车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刘冬说。

近年来发生多起电动汽车交通安全事故,引发舆情事件和社会广泛关注。刘冬谈到智能网联沙盒监督这个难敏感问题时说,自动驾驶一旦发生安全风险,责任归属于汽车端还是个人端,目前尚属于模糊地带。此外,车辆使用过程中的OTA升级带来的行驶安全、信息安全等也给事故溯源带来可欺骗性或不确定性。

“从单车智能到智能网联,实际是汽车网络从封闭到开放的状态。开放后带来的风险将远高于发展前期所预估的后果。”刘冬提出,希望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共同来支撑车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路径,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电动汽车数据安全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责任,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石。”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以远程视频方式在大会上分享关于电动汽车数据安全的观点时,与刘冬不谋而合。

核心技术呼吁中国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网联车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大算力芯片、传感器技术、高精度定位和计算平台等。自去年下半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已初现端倪。今年以来,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因“缺芯”被迫停产或减产。如何破解缺芯难题、保障汽车芯片供应链安全?在这场变革人类传统出行方式的产业性革命中,如何以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快速成长“破圈”?这是摆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又一道难题。

“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高性能智能芯片的角斗场。”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说。他表示,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主要是靠软件的快速迭代来支撑。在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需要高性能的芯片来支撑高性能的发展,而且,高智能的芯片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则指出,外部冲击下的芯片产业链安全问题依然突出。苗圩表示,安全车控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基本被国外原始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掌握,设计、开发、验证等工具也主要来自欧美,车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方面国外企业同样占据相对优势。此外,自动驾驶安全问题的凸显,对企业的研发、测试验证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陈黎明认为,由于自动驾驶技术“软硬分离”,开放、融合、合作、创新的生态一定是今后智能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希望业界通过开放、融合共同创新,打造一个好的生态,用产品服务好客户,这样才能做出更多的创新,一起走得更远。

一方面是汽车端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环境端即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在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看来:“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之间一定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有了智能网联汽车,就需要交通新基建,而交通新基建则会给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新基建和汽车的发展一定是协同共存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李乔特别呼吁,城市的管理者、运营公司、运营主体,应以前瞻性眼光加快网联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建设。

打造智能新能源面向未来的汽车

“当前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三大动力是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和低碳出行。要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和智能交通产业,提升汽车产业及关联产业的融合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大会上表示。

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智能网联技术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提供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出行体验。智能和新能源结合将催生汽车产业新生态,重构全球产业链,在碳中和愿景及后疫情时代,要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共促产业发展。在此次大会上国内外嘉宾形成共识。

从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四条举措。

首先,以系统思维、协同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相里斌表示,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本身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其他相关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进步。他介绍,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针对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绿色回收和再利用、智能交通等降碳、零碳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综合集成应用示范,支撑汽车产业形成碳减排的强大技术合力。

其次,把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作为主攻方向。相里斌介绍,“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全力支撑全固态动力电池研究和动力电池热扩散安全等瓶颈技术研发。同时,还将重点支持车网互动的研发和示范,努力突破车路云协同感知、智能充放电融合技术,进而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

再次,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对于汽车产业碳减排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相里斌表示,科技部将针对行业痛点,布局新结构新体系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面临的电堆功率密度、寿命、成本、可靠性等难题。同时,协同推进氢全链条技术、电解水制氢等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绿氢存储和远距离运输等问题。

此外,万钢特别提到,应发挥海南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的先导和标杆作用。海南正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自由贸易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可充分利用海南的先天条件,全方位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高质量建设全岛智慧低碳出行服务网络,高水平构建全球开放的基于5G通信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向世界贡献国际旅游岛的交通电动化和低碳发展中国方案。

文/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编辑/陈正忠

相关阅读
武汉进击“自动驾驶第一城”:从Robotaxi突围到规模化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03
工信部副部长: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澎湃新闻 2024-07-12
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名单公布 自动驾驶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青年报 2024-07-04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启动 自动驾驶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证券日报 2024-01-18
热议智能化下半场:自动驾驶迎窗口期 重塑汽车产业生态成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0-10
半两财经|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今日开幕 大兴机场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开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自动驾驶板块再迎利好!
证券时报 2023-07-27
自动驾驶出租车不是梦 深圳错位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场景
南方都市报 2023-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