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再放豪言,自动驾驶安全性将超越人类10倍?
搜狐汽车 2021-09-20 09:00 阅读量:7763

9月17日,在海南举办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发言表示:未来的自动驾驶可以通过视觉神经网络实现,并且比普通人驾驶有10倍以上的安全性。

自动驾驶作为智能汽车的一大看点,经常被大肆宣传,包括特斯拉、华为、小鹏、百度等公司都在布局。

但它的安全性当前还是个谜,今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等车企的驾驶系统相继发生致死事故。

8月蔚来致死事故发生后,自动驾驶一词在国内变得高度敏感,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将宣传改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为何被视为超级风口,其安全性真的可靠吗?

2020年以来,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市值飙涨,整个行业陷入狂热。

我们看到苹果在找传统车企合作造车,上汽和阿里合作造车、百度和吉利合作造车、小米官宣自己造车,华为则和北汽、长安合作造车。 

接连不断的跨界,再加上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新势力,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盛况,自动驾驶也随之站上风口。

新能源之战是中国的国运之战,光伏发电—特高压输电—电动车用电这个能源闭环未来一定会蓬勃发展。

所以汽车电动化是确定无疑的,但智能化并没那么紧迫,这意味着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在内的功能目前并非刚需。

车企对此大吹特吹,我们认为更多是为多元化盈利考虑。为啥这么说?因为造车真的不赚钱。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加上竞争加剧,汽车业已进入低利润时代。以2019年为例,全球最大汽车巨头“丰田”的毛利率为18%,中国汽车一哥“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为12%。

相比之下,茅台毛利率为90%,腾讯毛利率为44%,即便做芯片代工的中芯国际毛利率也有20.8%。

进入新能源车时代,车企们终于有了翻身机会,那就是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这个概念是随电动车兴起的,过去10年全球电动车技术不断成熟,并催生了宁德时代、LG化学这样的世界级动力电池巨头。 

随着电动车的安全性、续航步入正规,这个市场才算真正爆发。这两年电动车销量高速增长,从城市走向农村大规模展开指日可待。 

这时智能汽车概念精准起飞,在大家预想中,智能汽车未来可以演变为智能手机一样的终端设备,也去赚软件、生态的高利润。

彼时,汽车行业整体的估值体系将发生深层巨变,再也不是低利润的制造业。华为曾总结过:未来每辆汽车都是一个装在车轮上的移动数据中心。

马斯克天天给自动驾驶站台,就是因为特斯拉是智能汽车概念的核心受益者。

特斯拉生态类似苹果公司模式,硬件、软件通吃,它表面在降价卖车,其实最终目标是卖自动驾驶服务,赚整个生态的钱。

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售价1万美元,7月17日增加了每月付199美元订阅套餐的选择。这让卖车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收费,为特斯拉带去稳定现金流收入。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10年后如果有80%的特斯拉用户订阅了FSD服务,那每年将为特斯拉带来1000亿美元营业利润,仅软件这一项的市场价值就达到8500亿美元,超越特斯拉现有的7500亿美元市值。

所以智能汽车核心是车企要让自己的产品获得更高溢价,赚更轻松的钱。为此,车企们在宣传自动驾驶等智能汽车概念时显得非常激进,动不动就是决战未来,星辰大海.....

必须要指出的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是大势所趋,但需要一步一步实现。当前技术水平下,智能汽车体验与宣传的还有很大差距。

智能汽车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功能,要实现这些需要主控芯片、AI芯片、操作系统、算法、信息安全等软硬件支撑,技术极其复杂。

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有两大技术路线,一是特斯拉代表的视觉识别路线,二是华为代表的激光雷达路线。 

视觉识别,就是给汽车安装大量摄像头识别周边物体,然后将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计算,从而引导汽车自动规避障碍,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则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多层技术融合完成对周围环境感知。

马斯克坚定认为自动驾驶可以完全通过视觉识别来实现,因为人就是生物意义上的视觉神经网络驾驶的,所以计算机也一定可以。

其实这两各有优劣,视觉识别价格相对便宜大家更容易接受,但缺点明显,比如摄像头容易受光线和恶劣天气影响,造成精度、准确度不佳。 

激光雷达采集到的数据更精准,但价格较贵。比如北汽和华为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这款车有两个版本,普通版售价25.19—34.49万元,华为HI版售价38.89—42.99万元。

也就是说,搭载华为自动驾驶、鸿蒙座舱的版本足足贵了13.7万元,比特斯拉FSD自动驾驶系统贵了1倍。

但不论视觉识别还是激光雷达,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遇到复杂路况还是不能完美解决,顶多算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至于马斯克所说的安全性比人类高10倍,显得尤为激进,连自动驾驶都没做到,何谈10倍安全性?

以前很多车企也和马斯克一样,只顾吹捧概念,没给消费者解释清楚自家驾驶系统的真实水平,引发很多困扰,甚至事故。

8月蔚来致死事故后,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对汽车智能化功能加强管理。

受此影响,车企也不敢宣传自动驾驶了,统一改成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多年后,市场对智能汽车的所有设想终将落地,汽车也可能成为手机之后的新一代流量入口。

但在此之前,对待智能汽车还是要多一份理性!

编辑/陈正忠

相关阅读
美调查特斯拉致命车祸 聚焦“完全自动驾驶”模式
新华社 2024-08-02
酝酿8年,马斯克Robotaxi“临门跳票”, 美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如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13
“鲇鱼”来了?马斯克突然访华,特斯拉称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澎湃新闻 2024-04-29
“鲇鱼”来了?马斯克突然访华 特斯拉称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澎湃新闻 2024-04-29
马斯克放话重构特斯拉开启新增长:自动驾驶+低价车型成救命稻草?
澎湃新闻 2024-04-24
马斯克:即使我被外星人绑架,特斯拉也要解决自动驾驶问题
澎湃新闻 2024-04-24
自动驾驶并非“皇帝的新装”
证券时报 2023-04-22
人红是非多!马斯克再次面临SEC审查 此次涉及自动驾驶
财联社 2023-0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