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宰相肚里好撑船”其实是个假故事
我们都爱宋朝 2021-09-08 08:00

“宰相肚里好撑船”是一句古老的俗话,不少明清小说都引用过这句话,意思是说,大人有大量,大人不记小人过。

网上有个说法,说“宰相肚里好撑船”是一个典故,跟北宋宰相王安石有关。让我先抄一段网络流传的文章: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年方十八的妾叫姣娘。王安石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王安石后来听到了风言风语,却装作若无其事。一晃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传出去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宽宏大量深感敬佩。】

这个故事流布极广,甚至被网友列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你不知道的经典故事”之一。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故事是假的,假的,假的。因为,历史上的王安石并未纳妾;而且网文中那首“即席吟出”的诗也太水了,不可能出自王安石之手。但许多网文作者智商欠充值,毫无最起码的辨别能力,将假故事当成了文史典故,加入了以讹传讹的网络大军。

究竟是谁第一个捏造了王安石“宰相头上戴绿帽”的故事,已不可考。不过我还是找出了这个故事的母本,载于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这便是“王安石拒纳妾”的典故,并无“纳妾”、“通奸”的黄色小报情节。王安石与美姣娘的故事应该由此改编而来。我觉得改编这个故事的人首先有点用心恶毒,给王安石戴了绿帽子。其次也没有多少文化,因为捏造了一个“赠白银千两”的细节,不知道宋人的常用货币其实是铜钱。你看《邵氏闻见录》记录王安石秩事时,说的便是“尽以钱赐之”。

辟谣结束了。但关于“宰相肚里好撑船”的故事还可以再说几句。宋代有好几位宰相,确实是大人有大量,用“宰相肚里好撑船”相形容,是并不过分的。

比如宋太宗朝宰相吕蒙正,他是太平兴国二年科举的状元,四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可谓年轻有为。不过,当时却有人对这位年轻的副国级很不服气。话说有一日,吕蒙正“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邪?’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后,同僚还在替吕参政抱不平,说,今天就应该查查是谁说怪话。吕蒙正说:“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大家听了,都很佩服吕参政的气量,“皆服其量”。

宋真宗朝的宰相王旦也非常有气量。大中祥符年末年,正好发生旱灾,许多宋朝人心里都在生闷气。有一日,王旦下班回家,途经一个叫做潘氏旗亭的地方,被一名狂生挡于道上。那狂生指着王旦的鼻子,大骂:“百姓困旱,焦劳极矣,相公端受重禄,心得安邪?”骂着骂着,还不解气,将手中的经书扔过去,正中王旦的脑袋,“遂以所持经掷旦,正中于首”。

王旦的护卫赶快将那狂生擒住,准备押送开封府治罪。王旦阻止住护卫,叫他们放了狂生,说:“言中吾过,彼何罪哉?”一个书生不但敢当路挡住宰相大骂,而且向宰相扔书本表达抗议,而宰相还得承认他骂得有道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还真不多见。

这两个故事,是“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很好注脚。故事都来自史书,真实可信。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