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在致辞时,刘鹤提到,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刘鹤的致辞中,“反垄断”和“民营经济”是两个关键词。
关心时政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并非官方首次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不妨以2018年和2020年为例。
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在座谈会之前,2018年9月12日,一篇名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署名文章开始在网上快速传播,其作者为“吴小平”。
之后,《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经济日报批驳“私营经济离场论”: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文中直斥“私营经济离场论”为“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营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民营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举足轻重。
2020年9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时间转到2021年。
近几年来,在一揽子纾困政策支持下,我国大量民营企业经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多方考验,渡过生死危机。但仍有不少问题制约着企业发展。
另外,伴随着反垄断的进行,外界也出现了一些与民企相关的声音。
比如,在1月22日国新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
“据市场反映,在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了反垄断的措施以后,银行对相关领域的民营企业开始惜贷断贷,请问这个情况是否属实?”
在8月26日中宣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再有记者就反垄断发问:
“近期大家高度关注中国政府的反垄断措施,比如持续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规范整治。有观点认为,这是对民营企业的管控收紧,一些外国投资者对此表示忧虑,担心中国对外开放和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有所调整。您对此如何评价?”
面对第一个问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回应说,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有关举措不是针对民营企业,也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不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正常业务发展。
“确有个别银行对有关领域民营企业惜贷断贷,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精神的,应当予以纠正。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的与包括被约谈企业在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合作,金融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面对第二个问题,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回应说,“在网络平台企业当中,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还有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整治规范互联网平台的政策是一视同仁的,针对的是违法违规行为,绝不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一点十分明确。”
在9月6日的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刘鹤说,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其在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他还列举了一组数字——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刘鹤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金融委主任、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鹤多次强调要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比如,1月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努力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解决最直接的现实困难。
4月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在刘鹤致辞之后,有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国开始加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其根本出发点在于规范这一行业,推动其更长远的健康发展,而绝非给这一行业“踩刹车”。
中国民营企业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主力军,加强这一行业的监管绝不是要打压民营经济,反而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多说几句。
除了强调上述问题之外,刘鹤还提到,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划重点,适度超前。
政知君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前部长苗圩曾表示,由于5G网络建设面临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应用场景不十分明确的状况,一些人对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观望态度,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采取适度先行的策略。
“就好比让路等车还是车等路的问题,应当适度超前一点,让路等车,不要等大家都堵到开不动车了,再想到修路的问题。”
资料 | 新华社 央视 21世纪经济报道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