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重新刷好白漆,测温台、洗手池被检查了再检查,广播站播放出动人的歌曲,校园的大门口即将热闹起来——快要开学了!这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关键的第一学期,如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在校园“学足学好”,与家长携手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独家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记者:“双减”政策深刻影响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新学期,落实中央“双减”部署,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总体考虑?
吕玉刚:“双减”有一“减”在校内,另外一“减”也与校内密切相关。贯彻落实中央“双减”重大部署,中小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学期是全面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要准确把握中央政策要求,狠抓工作落实。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以深、细、严、实的作风,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记者:作业是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产生“负担”的重要方面。新学期,如何落实“双减”要求,加强作业管理?
吕玉刚: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已就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务必高度重视,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坚决把过重作业负担压减下来。
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逐一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制度等。
教育部已将上述要求列入了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课后服务是受广大家长欢迎的一件实事。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地方和学校正在做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准备工作。在新学期,如何有效推进课后服务,把这件实事办好?
吕玉刚: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缓解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今年6月,教育部发出了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间各地对课后服务做了精心准备,新学期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愿选择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课后服务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课后服务会面向家长收取费用吗?
吕玉刚:“双减”《意见》要求,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这表明,课后服务是可以收费的,但是要由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来确定收费标准,不能由学校自作主张违规收费。
记者:暑假已经结束了,我们了解到,今年暑假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实施暑期托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各地暑期托管总体情况怎么样?
吕玉刚:今年7月初,为帮助解决暑期“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提出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各地各校积极行动,会同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精心组织。今年的暑期托管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泛,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北京、山西、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海南等地全省域推进,有的地方在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开展试点,大部分地方都是今年首次探索开展。二是师生参与踊跃,参加学生达302.6万人;有33.9万名教师和志愿者参与托管服务,其中教师24.2万名。三是活动内容丰富,除指导学生有效完成暑期作业外,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美术、乐器、体育类活动等。有些地方还积极利用青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托管服务。四是社会反响较好,暑期托管服务帮助确有需要的家长解决了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受到了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这项工作今年是初步探索,还要总结经验,持续深入推进,努力越做越好。
“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记者:“双减”政策出台后,大家有一个深刻的感受,牢牢把握校内教育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是“减负”的根本之策。在新学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何妙招?
吕玉刚: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记者:“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有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哪些是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的?
吕玉刚: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记者:考试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双减”《意见》明确提出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新学期对考试管理具体怎么落实?
吕玉刚:按照“双减”工作部署,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要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各地各校要认真按《通知》要求贯彻执行。
记者:许多人认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部署,家校协同、形成合力非常关键,对此,你怎么看?
吕玉刚:“双减”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需要社会多方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双减”文件精神,特别是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切实增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使命感光荣感,激励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地各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政策,详细介绍本地本校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不盲目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主动争取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宣传“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积极成效,及时开展交流推广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落实“双减”的良好社会氛围。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