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黄河上游的“养牛新法”
新华社
2021-08-24 08:30
在红原县瓦切乡的人工草场上,“牧草服务队”在收割牧草,为牲畜过冬储备草料(8月2日摄,手机照片)。川西北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但祖祖辈辈在黄河上游放牧的尕让交深知,随着牛羊的增加,再富饶的草原,总有一天承载不起“牦牛野放”式的“原始放牧”。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尕让交在牛圈喂养牦牛(8月16日摄)。如今,四川省阿坝州推广科学养殖,以保障像尕让交这样的牧民减牧不减收,防止生态环境恶性循环。让交家在若尔盖县的索格藏村,近几年,他每天晌午才把牛放出去,下午5点就把牛赶回了牛圈,可这个“懒牛倌”的收入却年年增加。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尕让交将牦牛赶回牛圈(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他的“秘诀”,是名为“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的高原牲畜标准化养殖模式——“适度放牧、科学补饲、适时圈养”,配套“暖棚、巷道圈、电子秤”,顺应“生态保护、气温光照、牛羊生长”规律,集成“养殖防病、人工种草、牛粪发酵还草、幼畜繁殖”等技术……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一户牧民把草场围起来放牧(8月16日摄)。尕让交向记者解释:“比如过去养牛,基本上一年到头都‘野放’在山上,算上被牛群踩踏浪费掉三成左右的草,要20多亩草地才能养活一头牛。现在气温低时把吃完草的牛赶回圈里的暖棚,每天补7斤饲料,不到10亩草地就能养一头牛。”
在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村,牧民骑着马放羊(8月15日摄)。若尔盖县从2019年开始通过财政补贴,推广这种新的养殖技术,到去年底建成示范牧场142个,今年还要新推广300个牧场。
文字/新华社记者肖林、谢佼
摄影/新华社记者 尹恒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