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刘文金推动了民族音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艺术创作与表演上的时代化进程。继谱写《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后,他于改革开放之初又创作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三部作品的诞生,实现了刘天华先生所倡导的“发展民族音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音乐理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建议刘文金之子、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畅,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总谱和二胡与钢琴谱做了全面整理,并首次以全媒体配套形式出版。随书附有扫码听,读者可观看、聆听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奏视频和胡琴表演艺术家宋飞的演奏音频。近日,《长城随想》全媒体版产品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行新书首发式。
访美演出突现灵感,用民族器乐形式打造爱国音乐诗篇
从刘天华、华彦钧到刘文金,他们的音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创作了《病中吟》《光明行》等一批优秀的二胡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吟唱出《二泉映月》《听松》等不朽作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刘文金谱写了《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等作品,为中国民族音乐树立丰碑。
长城坚固雄伟、蜿蜒万里,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不朽丰碑。刘文金曾多次登临长城,深为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色所感动。而促使他创作一部歌颂长城的乐曲,则是在他随中国艺术团访美演出时产生的灵感。
1978年夏末,他随艺术团在美国纽约参观联合国大厦,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当气势雄伟的长城图案展现在他面前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当时,刘文金与一同参观的二胡演奏家惠芬几乎同时想到:应当用我们古老的民族器乐形式去抒发对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现实。次年,刘文金开始创作《长城随想》,经过酝酿、构思、写作,父亲三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1982年5月,由闵惠芬担任二胡独奏、程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之春”首演。1984年,该作品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
以“长城”为宏大叙事主题,用音乐庆祝建党百年
《长城随想》以“长城”为宏大叙事的主题,作曲家用了套曲的结构,以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人们登临长城时的种种感受,塑造了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操和蕴含民族精神与情感意蕴的音乐诗篇,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二胡艺术发展里程碑式的作品。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序曲”、第一乐章“关山行”、第二乐章“烽火操”、第三乐章“忠魂祭”、第四乐章“遥望篇”。作品犹如一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画卷,讴歌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赞叹着长城内外的气象万千,描绘着神州大地光辉的未来。《长城随想》用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的坚强毅力和大国工匠精神,用音乐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图片/上海音乐出版社供图
文/姜方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