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发展年中答卷之观察:应用场景如何为数字经济释放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1 08:40

纵观本市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特别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数字经济新引擎加速培育,‘长安链’形成‘食品安全链’‘北京冷链’、电子印章等200余个应用场景”。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应用场景的支撑,数字经济难以快速发展。

提到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市民首先会想到首钢园。编队行驶的无人车队能自动变道转弯、载有热咖啡的无人配送车一路疾驰、售卖纪念品和零食的无人驾驶售货车招手即停……徜徉在首钢园区的市民,随时随地都可能“偶遇”各类酷炫的无人车。今年五一期间,无人驾驶的小巴士和出租车首次对公众开放,市民“扫码”就能玩转首钢园。据了解,到2022年将会有1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覆盖园区,服务冬奥会。按照规划,到2025年,这里将建成无人自动驾驶为主的智能园区,无人车规模达千辆左右。未来首钢园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集中测试的实验田。

无独有偶,今年5月底,南海子公园里也出现了几辆“方头方脑”的无人驾驶零售车,挥手即停,扫码即可支付。据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亦庄新城为核心区域,已部署了Robotaxi载人示范、无人零售、无人配送、无人巡检等各类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无人零售车在超50个产业园区开放。

同样,没有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数字消费也无处落地。如今,王府井商业街多家商户均已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走在王府井商业街,市民会发现,不管是北京apm、工美大厦还是银泰in88,其中不少店铺均在店门口张贴了数字人民币标识,收银台上也摆上了数字人民币专用收银机具。市民只需对准码牌轻轻一扫就能完成付款,既新颖又流畅。而这样的支付场景不仅存在于餐饮店铺,目前还有不少商超、书店、电玩城、美发等商户也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深度嵌入、秒速支付,数字人民币正在渗透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

没有“智慧大脑”的建设,智慧城市也就无从谈起。在海淀区,就有这样一个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多功能指挥大厅里,高5.8米、长19.2米的巨幅屏幕上,全区鸟瞰地图、实时监控画面、数据等众多信息像心电图一样跳动。“坐在这儿管理者就拥有‘万能视角’了。全区的道路、建筑、城市部件、重点区域等实时画面和数据尽在掌握。遇到突发事件区领导指挥调度时,不用到现场,却能比在现场知道的更多。”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吴维介绍,全区5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40多个信息系统接入数据运行。

应用场景除了助力智慧城市的构建外,还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让企业第一时间拿到“合法合规许可证”,尽快办理上市业务。近日,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专窗正式应用电子印章,将该项查询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在没有电子印章的情况下,专窗办事人员在受理业务后,将相关的审核材料提交给各相关部门审批负责人进行并联审批,部门审批负责人完成审批后,只能在纸质材料上加盖印章,最终再将办件结果物邮寄或公文交换至区政务服务局”,据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来一回,需要7天的时间。而在使用电子印章后,部门审批负责人便可通过单窗通办系统直接加盖电子印章,所有办理材料均可网上提交审核,办理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

由此可见,正是有了这些应用场景的烘托,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无限空间,使数字经济引擎得以加速培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王斌 李佳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