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电影被看作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很多导演更愿意在光影和视听变化上下工夫,而仅仅做到把故事讲好,有时候是会被鄙视的。后来,有人干脆认为电影的文本叙事根本就不重要——王家卫连剧本都没有,照样拍出杰作。真的是这样吗?先不说王家卫是否真的没有剧本,电影的文本叙事其实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讲故事,里面还蕴含着由故事衍生出来的,既丰富又复杂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而这些才是一部电影的品格。
简言之,形式一定是服务于内容的。内容大于形式,只能说还有点稚嫩,而形式大于内容,那就是油腻了。乍一看很难相信,电影《热带往事》竟然是导演温仕培的第一部长片作品,那高度风格化的色彩运用,娴熟到近乎油滑的光影调度,几乎让人以为大师来了。然而,很快文本的孱弱就暴露出来——一个太过单薄的故事就算从八个视角讲,也不会太有意思。
首先,开车误撞陌生人这个设定太不讨巧,俗套得就像小学生作文的开头。在此奉劝各位电影作者,除非有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惊人的反转能力,要不最好别再碰这个梗。回到本片,修理空调的个体户王学明开车撞了老梁,好巧不巧他又遇到了失去老公的梁太。于是这个有着八块腹肌的空调修理工就开始暗中帮助梁太解决各种问题,直到他发现老梁不是因被撞而亡。
作为主人公,王学明的内心世界太过简单。撞了人以后几乎没有犹豫就去自首,然后就是义无反顾地帮助梁太。其实,你帮着她修修空调,对付对付要债的小混混也就可以了,你非要拼上性命去把老梁藏起来的那一包明知道不是好来路的钱交给梁太又是为何?问题是梁太压根就不知道有这笔钱,这不是添乱吗?总而言之,王学明这一系列执拗举动缺乏一个足够合理的动机去支撑,仅仅解释为赎罪心理是不够的,因而也就让这对人物关系显得莫名其妙,失去了戏剧张力。
电影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叙事上的割裂感。前半部分似乎要将影片引入伦理困境,王学明的自首与不自首,梁太的悲伤与不悲伤,是蕴含着值得品味的细微情感变化的,电影如果就此展开,会比现在饱满得多。然而,从影片中段梁太告诉王学明老梁是死于枪击开始,电影骤然转向类型化叙事。人物内心的选择难题,以及人物之间的暧昧情感统统消失。王学明变为一只困兽,与穿着邋遢的陌生杀手展开了一场脏了吧唧的生死追猎。电影前半部分的情感线索未及展开,后半部分的故事线索又不够饱满,把观众推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境地,最终让人觉得好像看了两个电影,又好像哪个都没看完。
目前对于本片的评论集中在对影像的褒奖。必须承认,如果抛开叙事不谈,青年导演温仕培的确为观众献上了一份惊艳的视觉大赏:通篇的橙黄光主色调好像在电影里打开了浴霸,什么都不用说就透着暖热,让那个情绪无处安放的年代显得危险而又暧昧;用特写和剪辑营造出的潮湿闷热的氛围又好像阿彼察邦的镜头里那些永远过不完的夏天。
然而,我们还是要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这些出色的视觉设计服务到内容或者主题了吗?并没有。电影没有对视觉隐喻进行过多解读,却专注地去讲了一个俗套的类型故事,实在可惜。
最后一定要提一句给予本片提供支持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这是一个由导演宁浩发起的,旨在发掘青年电影导演的行动计划。除了资金之外,这个计划还将为那些有潜力的青年导演提供包括艺人接洽、法律支持等资源对接服务,而这些对于年轻导演来说无疑比资金更为重要。从本片的呈现我们不难看出,“坏猴子计划”最大的亮点就是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舞台,让青年导演们肆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宁浩此举可以说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相比当年刘德华对宁浩的信任和支持,如今的“坏猴子”在发掘、提携青年电影人才方面做得更多也更好。
《热带往事》固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完美,但仍是一部基础不错的成熟作品。我想说的是,华语影坛其实从来不缺优秀的人才,真正稀缺的是宁浩和“坏猴子计划”这样有审美、有实力、有资源的,具备发掘人才意愿和能力的平台伯乐。打通市场和人才之间的通道,才能为华语电影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这才是伯乐们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
文/任凡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