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时间6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乘坐空军一号跨越大西洋在英国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降落,开启入主白宫后的首次境外出访。拜登的外交“处女航”引人注目,因为这不仅是他宣示“美国归来”的标志性出访,还意味着美国将重塑多重大国关系。但是,拜登此行目标太大太多,几乎个个都是“硬菜”,容易“贪多嚼不烂”,变成一场象征意义更浓的外交秀。
拜登欧洲行首先是举行美英峰会,确认双边传统“特殊关系”,重启美欧阵营“双驱”,然后出席在英国康沃尔郡海滨举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继而再赴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峰会,找回美国西方领袖身份,最后到日内瓦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完成美俄关系新定位。
拜登上任半年才出访,可谓姗姗来迟,既因疫情所困不便出行,也因内务繁多绊脚。尽管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会谈并签署了名为《大西洋宪章》的8点联合公报,以纪念80年前两国签署的同名关系框架文件,分析家认为双方有点逢场作戏乃至面和心不和。拜登对英国脱欧颇为不满,与特朗普更志同道合的约翰逊也无心让英国充当美国小跟班,而是想让英国作为世界力量独立一极和全球化伙伴平起平坐。
此外,今天的英国、美国和世界均已不同昨日。尽管英国近几年基于美国的威逼利诱或某些三观相合,偶尔言听计从,但是“唯利是图”何尝不是英国政客的金科玉律。如果美国无力在经济上确保超级大国地位,反而因为“美国例外”或“美国优先”或不顾伙伴利益而追求“美国再伟大”,美英关系也至多是名义上的“政治夫妻”,而不会是事事、时时“夫唱妇随”。
拜登访欧的核心重头戏是11日至13日的G7峰会,以及14日的北约峰会,其诉求也早已在6日《华盛顿邮报》发表的文章中昭告天下:“践行美国对盟友及伙伴重新做出的承诺,彰显民主国家在这个新时代应对挑战并遏制威胁的能力”,并强调美国将在所有重大挑战面前“强势领导世界”。
尽管拜登不乏浪漫地宣示“美国归来”,并信誓旦旦声称“我的欧洲之行将是美国动员全世界民主国家的机会”,但是,包括欧洲伙伴在内的“全世界民主国家”未必全听全信,照单全收。老牌媒体《金融时报》发表评论认为,G7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已不再代表全球经济的大部分,G7峰会日程上的核心问题,包括疫情、气候和贸易,最终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没有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参与,这些全球性问题无法解决”。
的确,20世纪70年代,G7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80%,如今,这个比例已降至近40%。相反,当时世界总产值占比微不足道的中国,如今已超过17%。英国《经济学人》曾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将加速缩小,并有望在2028年追平美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实力明显下降且内急颇多的当下,美国试图以“民主”为公约数拼凑所谓联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不说美国很多亲密伙伴离“民主”标准差得还远但无法割舍,“达标”的民主国家政府也要靠贸易、税收、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民生指标来衡量民意指数。因此,拜登这种试图将世界划分为黑白两道、泾渭分明的外交说辞既落后于时代,也没有任何实证意义。
再者,“美国归来”依然有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硬伤和把柄,让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伙伴对其真实意图产生狐疑。比如,美国不甚乐意与伙伴们分享过剩疫苗,尚未取消对部分盟友的贸易追加税,迟迟不任命新的驻欧盟和北约大使,也未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暖。说白了,保留较多特朗普外交遗产的拜登政府,很难通过G7集团和北约峰会真正回归西方领袖地位,更不可能在重启新冷战方面得到积极呼应。
拜登欧洲行明显缺乏逻辑自洽,因为维持现有世界政治、安全和经济体系,修复多边框架与合作,肯定少不了中国和俄罗斯的配合与支持,美国主要伙伴也不可能为了讨好白宫而牺牲本国与中俄的关系。更何况,拜登高调前往日内瓦会见普京,肯定不是去当面绝交而是旨在稳定美俄关系。即便有人分析美俄峰会是拜登“避免两线作战”的策略,那也表明此届美国政府明显表里不一、前后不一,一场或几场热闹后,各国依然会校准自己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对俄政策。
也许从特朗普到拜登都没有搞明白,美国的衰落是自己治理失败所致。如果一味将精力浪费在树立敌人和拼凑联盟阻挡新兴力量崛起上,美国只能在失败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