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自1990年中国西部首条高速公路西临高速建成通车,30多年来,陕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在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包茂高速陕西段组成部分的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简称“西柞高速”),穿越被称为“天下大阻”的秦岭,已成为带动秦岭腹地山村发展的重要“引擎”。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监控指挥中心
“一路串珠”打造“一小时”经济圈
由秦岭、大巴山两大山系组成的秦巴山区,曾因山大沟深造成交通制约,一度成为贫困的代名词。随着包茂高速、福银高速、连霍高速等相继在陕西境内贯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令“出行难”成为历史。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内的应急执勤点内
“包茂高速是中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而作为包茂高速陕西段组成部分的西柞高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成,使西安至柞水县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40分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分公司机电科科长何彦辉表示,为保障隧道的良好通风与行车安全,该隧道通风竖井采用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技术,属国内首创。
据介绍,该隧道打通秦岭南北,对陕西经济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积极作用,令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得以发挥。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内的应急执勤点
记者发现,“高颜值”也是该隧道留给民众的独特印象。隧道内安置有蓝、红、白三色灯光带,辅以蓝天、白云等幻灯图片与路边绿植装饰相映成趣,提升整体美感同时,还有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之用。民众驱车15分钟就可穿越秦岭这一天然屏障。
据统计,该隧道通车14年来,累计通行车辆5700余万辆。目前日均流量2万余辆,高峰期日交通量达到5万余辆。
航拍陕西柞水县金木村
“依路经济”培育“小木耳大产业”振兴乡村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米饭北吃面。”穿越秦岭的西柞高速,不仅打破地理阻隔,更成为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者”。
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县,近年来因木耳而为民众所熟知。“高速公路开通,使西安与柞水的车程大幅缩短,也令柞水成为陕南距西安最近的一个县份,并融入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柞水县副县长李浴溱表示,高速公路的开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明显,主要体现在工业产品、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增长。
李浴溱说:“高速公路开通之前,当地每年接待游客数量约为200万人次,而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接待游客数量近1000万人次。”
杨传红在柞水县终南山寨景区内,经营着一家老豆腐坊,受益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也由贫困户变为个体老板,年收入超过15万元人民币。“水电房租与桌椅板凳都由景区免费提供,景区还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金米村村民正在户外采摘木耳
“过去小岭镇交通不便,民众只能经由盘山公路进出。如今高速公路口就在金米村村口,令农副产品的销售运输更为便捷,也迎来更多商机。以前我们的木耳种植是一年60万袋,现在一年可以种植400万袋。”柞水县小岭镇镇长陈永富表示,除了木耳产业快速发展,当地的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项目也日益火热。
金米村村民正在采摘木耳
记者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走访看到,农田中,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大棚中,一串串圆柱形菌袋鳞次栉比。村里有不少游客拍照留念。为鼓励木耳产业的发展,金米村通过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模式,激发农户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和民众致富。
今年承包了4万袋木耳的肖青松,年收入已达6万多元人民币。“之前村里路不好,木耳很难运出去。现在高速公路就在村边,木耳好卖了,外地游客也多了起来,我还与村里几个朋友一起开办了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路好走了,去年我就想买辆车,可以带家人去外地玩。现在钱是攒够了,但是忙得没时间考驾照。”肖青松笑言。
文/张一辰 党田野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