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股市场而言,场内每一分钟的交投,折射的都是逾1.8亿投资者判断的加权。
数据显示,沪深两市6月4日全天共成交9375亿元,平均每分钟成交39.06亿元。不过,下午开盘的第一分钟(13:01)成交额突然放大,1分钟成交157.5亿元,超过全天分钟成交额的四倍。此外,上证指数在昨日11:20至13:22的33分钟内的区间振幅达到1.3%;深证成指振幅则为1.17%。即便考虑到下午开盘前少量挂单堆积的影响,从13:01单分钟的成交额和前后共计33分钟的指数振幅来看,资金彼时的情绪确实有些躁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带动了资金的情绪?表面上来看,是一则有关印花税的消息。
6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介绍,2021年2月份,常委会第26次会议对印花税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拟对草案作以下完善性修改:一是适当降低税率;二是进一步明确印花税的征税范围;三是完善税收优惠规定。
临近午休时间,该消息被传导至市场。此后,在部分财经资讯类App中,“印花税”迅速成了热搜中排名第一的关键词。下午开盘后,经过多家媒体甄别,“此次印花税法草案修改,不涉及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问题。”简单来说,就是A股市场将印花税税率有可能下调,错误等同为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可能下调。
但实际上,真正影响资金情绪的应该是投资者自身心态的成熟度。
市场的误读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A股市场投资者确实“思涨”,对于利好充满期待,自然愿意“凡事往好处想”;另一方面,从今年前几个月的数据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占据印花税的比例约为六成,确实是其中最重要的构成。
但需要指出的是,有关部门对于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数据的披露一直以来都是口径清晰的,因此,对于上述信息内容进行甄别的难度并不大。同时,目前的股票交易印花税已从过去最高买卖双边合计税率12‰,下调至现行的1‰,其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已经非常小。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A股市场第一次对真实性待确认或关联性尚不明确信息的“过度反应”。6月3日,由于坊间忽然流传起对上海浦东新区的政策猜想,上海本地股在当日盘中一度集体冲击涨停。对于谣言的影响,有时候即便是蓝筹股也不一定能“稳住阵脚”。去年7月份,一则关于“上市银行业绩将被指导”的很明显的谣言扰动市场,部分银行股当日股价大跌4%左右。
A股市场是“信心+信息”的市场,这对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和监管部门应对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投资者对A股市场高质量发展保有信心,但应以更为成熟、理性的态度对影响投资决策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其中,拥有更高信息获取和研发能力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带好头;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应高效应对市场的重大误读或炒作。对于误读,职能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予以澄清,从而缓解资金躁动。对于利用消息进行炒作的资金和个体,要加强监管,严查其交易行为与消息散播之间有无关联,并相应采取监管举措。
伴随着消息被澄清,昨日尾盘的市场交投逐步回归平静。但曾经的躁动还是给市场上了生动一课——投资能力的综合提升需要多个维度的配合,理性、成熟的心态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