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六铺炕二区18号楼小区完成改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5-18 11:26

小区路面得以拓宽并重新铺装;荒芜的绿地也补种上了绿植;增设了晾衣杆、绿艺空间、小憩空间等便民设施和邻里社交空间……5月18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西城区德胜街道了解到,六铺炕二区18号楼小区完成了改造,小区“颜值”得以提升,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据介绍,德胜街道六铺炕二区18号楼(中北片区)小区始建于1952年,现有住户330户。由于建成时间久,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产权关系复杂,物业管理缺位,加上建设之初设计上的缺陷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街道和社区多次收到居民反映,居民对改善小区环境品质的呼声很高。“我们这个大院儿,都建成近70年了,不改真不行,大家都盼着改呢!”居民张女士说道。

德胜街道相关负责人指出,该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包括建设标准较低(不节能、不抗震)、基础设施老化(管线、防水严重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足)、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居民具有强烈改造意愿的小区。而六铺炕二区18号楼小区正在改造之列。于是,在改造前,六铺炕南小街社区居委会就改造事宜开展问卷调查,对小区居民是否愿意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对改造的重点问题和提升方向进行意见征集。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同意进行改造,尤其是对改善小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小区公共区域环境品质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征求民意之后,社区向街道提出申请立项,有针对性的补足短板。

2020年,六铺炕二区18号楼小区被纳入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确定要改造之后,“到底怎么改”成了摆在居民和街道面前的首要问题。街道就此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党委、业委会和物管会成立专班,多次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由“要我怎么改”变为“我要怎么改”,居民代表共同商讨改造方案,自选改造“菜单”,寻求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公约数”。改造方案充分尊重居民意见建议,反复进行优化提升,最终得以通过。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同时,改造工程也得到了许多社区居民的鼎力支持。

如今,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再走进改造后的小区,路面得以拓宽并重新铺装,以便救护车或消防车通过。荒芜的绿地也补种上了绿植。小区内还增设了晾衣杆、绿艺空间、小憩空间等便民设施和邻里社交空间,增设了防护栏、监控探头,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的安全指数。此外,还对小区宣传栏、垃圾分类桶站点位进行优化升级。在做好“加法”的同时,改造工程还针对小区内私搭乱建、堆物堆料、地桩、地锁进行了清除,对小区内凌乱不堪的架空线进行梳理,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减法”,小区“颜值”得以提升。居住在这里30多年的居民董叔叔笑着说:“我们小区现在多漂亮,完全没有了以前破破烂烂的感觉,这些变化让我们感觉特别满意,我是‘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 

据了解,目前,德胜街道正在有序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小区有6个。德胜街道坚持围绕“六治七补三规范”开展,“六治”包括治危房、治违法建设、治开墙打洞、治群租、治地下空间违规使用、治乱搭架空线。对抗震节能、市政基础设施、居民上下楼设施、停车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小区治理体系、小区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补充完善,对小区自治管理、物业管理和地下空间利用进行规范。

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对于老旧小区改造来说,“面子”改好了只是拿下了基础分,只有啃下改好“里子”的硬骨头才能得到关键分,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让群众得实惠。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德胜街道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小区是群众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城市管理的发力点。”德胜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德胜街道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新机制,坚持“惠民实效、多元共担、统筹协调、长效治理”的原则,搭建“物业管理规范化六方交流平台”,发挥街道专班、社区党委、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业主等六方合力,架起沟通“桥梁”,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力争实现“改一个、成一个,改一片、成一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