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尽快开发废钢期货 完善大宗商品避险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1-05-10 11:05

今年以来,受全球钢铁市场大幅回暖、国际贸易摩擦、原料供应不确定、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铁矿石、废钢等钢铁原料商品出现短期供需错配,价格持续上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众多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无论是涨幅还是绝对价位,均低于境外普氏指数、衍生品及境内港口现货,较好地发挥了价格“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废钢价格大幅波动也表明,积极开发废钢期货品种迫在眉睫。

废钢价格涨幅更高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7日,国际铁矿石62%普氏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64.50美元/吨上涨至212.75美元/吨(涨幅达29%),历史上首次突破200美元/吨大关;同期,美国1号重型废钢价格从年初的300美元/吨上涨至440美元/吨,涨幅高达47%。铁矿石作为全球性资源,境外境内关联程度较高,普氏价格指数大幅上涨波及国内市场,国内港口现货(青岛港61%金布巴粉,下同)、期货价格上行,5月7日国内港口现货、铁矿石期货价格分别为1399元/吨(折算国内期货标准品价格1562.54元/吨)、1205.5元/吨,较年初分别上涨32%、21%。

业内专家表示,从去年以来的市场运行看,在铁矿石价格上涨、全球定价基于境外普氏价格的背景下,参考长期贴水于普氏、现货的期货价格来定价,利用期货对冲风险,或将成为改善铁矿石定价机制、维护钢铁行业利益的有效方式。同时,从铁矿石期货波动小于国际普氏和国内现货、成为价格“压舱石”来看,废钢价格大幅波动提示我们,应积极考虑开发其期货品种。

供需变化+长期定价机制影响

市场人士认为,国内外钢铁市场回暖、原料需求旺盛、全球量化宽松等共同推动铁矿石供需紧平衡,是矿价波动的直接原因。

全球方面,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一季度全球粗钢产量为4.869亿吨,同比增长10%。钢铁产量大增推高全球铁矿石、废钢等原料需求,加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原料供需紧平衡,进而支撑市场价格强势运行。

而在供给端,受雨季、防疫等因素影响,海外铁矿石产量不及预期。一季度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为6800万吨,低于市场预期的7200万吨;力拓公司皮尔巴拉业务铁矿石产量为7641万吨,同比下降2%,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供给偏紧的担忧。同时,今年全球经济加速复苏,各国启动了量化宽松措施,大宗商品下游需求提振,带动多个商品板块高位运行,作为全球性资源和基础性工业原料的铁矿石难免不受到影响。

国内方面,根据海关总署、中钢协数据,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2.7亿吨,同比增长15.6%,大幅高于全球增幅,尤其国内钢厂利润维持较好水平,多地限产政策尚未落地,原料需求强劲。鉴于近年我国钢材出口明显多于进口,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并适当提高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以此鼓励我国钢材进口、减少出口,适量压减钢铁产量,减少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

上述市场人士分析,除了供需紧平衡的直接因素外,铁矿石上涨的背后也有长期以来铁矿石定价基于境外普氏价格、国际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深层因素。

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朱世伟指出,2010年以来,四大矿山主要采用普式指数来定价,该指数存在采集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小样本决定大市场”等机制缺陷,其“易涨难跌”的弊端饱受市场争议。但相比于四大矿山的集中格局,我国钢铁产业高度分散,处于议价权的弱势方,因而被动跟随境外矿山、采用境外普氏指数来定价。

市场人士提示,铁矿石是全球性品种,2020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估计约21.9亿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11.7亿吨。据此初步估算,境外铁矿石消费量超过10亿吨。因此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是全球影响,而非仅仅中国,只是中国需求占全球产量一半,需求集中使得中国对涨价影响感受更深。同期,作为原料的废钢价格强势上涨,这对使用废钢比例较高的欧美钢铁企业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至5月6日,国际期货市场从农产品到工业品期货“涨声一片”,ICE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收盘价上涨2.77%;LME铅、铜期货价格涨幅分别为3.59%、3.12%;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主力合约涨幅为8.81%。

今年5月以来,工业金属价格大涨,铜、铝、锡、铅等商品价格相继突破历年新高。铁矿石、废钢等商品价格上涨不能孤立来看,更多应是在需求恢复上升、货币量化宽松等背景下对商品价格的整体重构。

担当价格“压舱石”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7日,铁矿石港口现货、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主力合约和普氏指数分别涨至1399元/吨、201.72美元/吨和212.75美元/吨,普氏指数历史首次突破200美元/吨大关;折算为国内期货标准品分别对应为1562.54元/吨、1561.98元/吨和1645.45元/吨,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32%、33%和29%;同期,我国从日本进口H2中型废钢价格(不含进口关税的到岸价)涨幅达35%,高于铁矿石价格涨幅。而同期国内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从999元/吨上涨至1205.5元/吨,涨幅21%,均低于前述铁矿石价格,也大大低于尚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废钢价格涨幅。

市场人士认为,从运行实际来看,在现有普氏、新交所期货和掉期、国内港口现货、国内期货这一铁矿石价格体系中,国内铁矿石期货发挥了现货和产业“温度计”作用,及时反映现货供需变化和预期,跟随境内外现货、衍生品价格波动。同时,铁矿石期货绝对价格、涨幅均长期低于境内港口现货和境外指数、衍生品,铁矿石期货对它们的价格贴水幅度保持在200元-400元/吨,有效发挥了价格“压舱石”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货价格、指数过快上涨态势。

发挥期货功能仍需产融合力

从期货成交情况看,由于高保证金水平及较严的交易限额,今年国内铁矿石期货交投规模和活跃度较去年下降较多:一是成交持仓量下降。今年前4个月日均单边成交量、持仓量分别为46.23万手、71.03万手,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8%、22%。二是能够反映投机度的成交持仓比较低。前4个月铁矿石成交持仓比处于0.65的较低水平,大幅低于去年同期1.19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国内市场活跃品种1以上的水平。三是法人客户积极参与。前4个月法人客户超过7000家,持仓占比51%,市场结构持续改善。

就在国内对铁矿石期货加强监管、降低交易热度和规模的同时,近年来新交所铁矿石掉期和期货的成交持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有市场人士统计,今年前4个月,新交所铁矿石掉期和期货总日均持仓量为78.26万手,同比上涨26%,较2019年同期大幅上涨54%,目前持仓规模已超过国内铁矿石期货。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大商所坚持市场监管和产业服务两手抓。一方面,通过持续加强铁矿石期货交易监管、收严交易限额和持仓限额、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大幅有效抑制投机交易空间,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持续增加可交割品牌和交割厂库、降低产业交割成本,积极推进铁矿石合约和交割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并研究推动再生钢铁原料等品种开发,以满足产业诉求、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专家表示,期货功能的发挥依赖实体产业的深度参与所形成的产融合力。去年年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增强铁矿石定价话语权,研究建立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体系”“发挥铁矿石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今年4月20日,工信部表态,鼓励冶炼企业及加工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上述人士表示,在供需结构不平衡、高度依赖进口、普氏指数“易涨难跌”的局面下,钢铁产业应正视期货功能,主动参与国内期货市场,通过产融深度结合发挥期货价格发现和避险的基础性功能,共同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努力改变铁矿石定价被动局面、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维护钢铁行业高质量平稳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