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疫泰斗”伍连德博士在马来华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文汇报 2021-04-09 17:10

在汉语世界,伍连德博士是“中国防疫泰斗”,是伍氏口罩的发明者——1910年年底,东三省爆发鼠疫,他发明了当时被称为“呼吸囊”的玩意,后来才被人们称为“伍氏口罩”。这种口罩惠民多年,甚至被广泛运用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之中。

槟城研究院内的伍连德铜像,2014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赠送

剑桥大学毕业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于清廷,在短短四个月内即扑灭了1910至1911年间发生于东北的鼠疫。时至今日,全球的餐厅里惯用的旋转餐桌,其实最初是为对抗鼠疫而发明的,发明者即伍连德。伍连德在旅华的30年里,参与并领导了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的现代化进程,堪称“国士无双”。

在已公开的资料里,伍连德系首位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华人。1935年,他获诺奖提名的理由是: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被提名时,他在诺奖要求提交的申报材料中,所标注的国别为China,但其实他是来自槟城的马来华人。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英属马来亚的槟榔屿,祖籍广东。17岁时(1896年)获英女王奖学金赴英留学,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剑桥学习的华人。留学7年间,他接连拿下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拿完五个学位后,年仅24岁。

伍连德在其自传《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中,用大量篇幅叙及在中国的人、事、经验,此书获得学界内外的广泛重视。而他在槟城的工作、生活经历,因其所涉繁琐的文献体量,一直不是研究的热门对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黄贤强则独辟蹊径,将视野投向伍连德改革马来亚华人社会的努力及成效。

伍连德的自传与黄贤强的研究,有助于今人直面他们笔下人物的“公心”与“私心”,帮助我们复盘历史个体的“小叙事”与民族国家的宏大历史记忆。

医术精湛,广受认可

伍连德留学归国以后,于1904年开始在槟城开业行医,成为自由医生。他的行医对象既有当地权贵名流,也有平民百姓,其精湛医术受到广泛认可。

槟城华人众多,而中国病人通常是反对在身上动刀的。伍连德曾经说服了一位有地位的患者(身为鸦片和烟酒企业的持股人)家属,使用外科手术、而非传统中医的药敷法治愈其后背的大脓包,由此成为其正式家庭医生。伍连德做一单切脓包手术,即开出高昂的2000元账单,但这家人对治疗效果极为满意,又外添了1000元。尽管后来伍连德在外面参与了多项禁止鸦片的活动,也遭受不少来自本地鸦片商人的恶意“问候”甚至威胁,但这家人对他的感情却从未改变。

伍连德对权贵伸手毫不客气,但他也时有做手术却分文不收的案例。1907年年初的一个深夜,伍连德被槟城最著名的寺院——极乐寺的年轻僧人紧急召唤前往寺院,去救治流血不止的住持:槟城当地有某些妒忌极乐寺香火旺盛的造谣者,说寺院中藏有暗道便于住持进行纵欲和堕落的勾当——素来严持净戒的住持应对这类毁谤和辱骂的方式是决绝的,他选择了自宫。

当晚,“无须长老解释,我亦不必慰问,因为我们相知已久。当务之急是为他止血、镇痛和防止尿潴留。当我离开庙宇中那神圣场所时,天已破晓,我实感疲累。此后我每天前去照护我那尊敬的病人……这一个月的劳动我分文未取。”在当地华人僧团的眼里,伍连德博士是无私无畏的“护法菩萨”。

槟榔屿禁止鸦片协会成员1905年合影,最右边为伍连德

心怀苍生,禁烟济民

1960年1月27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题为《流行病的英勇斗士》纪念文章,对伍连德博士的评论是:“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事实上,有生以来,除了与瘟疫作斗争,伍连德还与鸦片作斗争。1904年,年方25岁的伍连德,怀抱崇高理想和无限激情,全心投入到槟城的禁止鸦片运动之中。他组织成立了槟榔屿禁止鸦片协会,亲任主席兼主治医师。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为戒毒者提供免费食宿和医药救治。

伍连德的禁烟举措,招致当地贩毒者和英国殖民当局的报复。1906年,穿着制服的当地警察带着搜查令,从伍连德的诊所中搜出了1盎司鸦片酊剂——事实上,他行医过程中从未使用过这玩意。但这个所谓的“发现”给伍连德带来了传票,地方法官最后判决他缴纳罚款100元。此次官非,成为伍连德此后离开槟城、决意前往中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副校长)的重要动因。

伍连德为中国各级政权效力近30年,直至1937年才离开中国,衣锦还乡,改在霹雳州的怡保开诊所。回国以后,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多次诚邀他加入“联邦议会”,他都婉言谢绝,执意归隐山田。在槟城名流权贵的眼里,这位从前的“人道主义斗士”似乎真的老了,锋芒收敛了不少。

移风易俗,身体力行

长期以来,在槟城的绝大多数华人都非常重视安息茔地的选择,风水之说长盛不衰。许多富裕家庭通常会花费巨资定购茔地。伍连德的双亲伍祺学、林彩繁当年的联姻算是当地一桩佳话,伍、林两家的坟地位于槟城的埃尔斯金山上。当初,当地最大的坟墓属于第一位当地出生的林姓祖母。林彩繁与伍祺学的合葬墓,则荣幸地饰有两个高达16英尺的精美华表,其上铭刻着他们一位儿子的显赫地位,这位儿子曾为大清和民国政府服务近30年(1907-1937)。

而这位地位显赫的儿子,却没有为自己选择父母所钟意的土葬。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博士因病逝世,享年81岁。1961年1月25日,伍连德博士的灵柩在其母校童子军团的护送下前往殡仪馆。

早在生前,伍连德博士就立下遗嘱:“土地是属于活人的,它不应该被死者占据着。”根据其遗愿,遗体火化安葬。

斯人已逝,衣钵相承。伍连德曾就读的槟城大英公学有一个传统,将该校毕业的卓越学生名字印在校服上,激励后辈学生为校争光。所以,时至今日,该校依然有中学生身着印有伍连德名字的校服。在校友的眼里,伍连德是考神,可以庇护他们在考场中所向披靡。

文/谢彩(作者系文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教师)

来源/文汇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