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乱象受到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围剿”。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不法中介的违法操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些中介甚至直接上手帮贷款人造假。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获悉,北京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斩断“经营贷套利买房”利益链条,将推动研究建立针对不法中介和违规借款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坚决维护首都房地产市场秩序。
披露
有经营贷倒了六次手后最终流入借款人自己的账户
3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披露,按照监管要求,北京地区的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还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目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启动对4家银行的行政处罚立案程序和调查取证工作。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了北京地区在严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等。有自查的案例中,本应用作公司经营业务、受托支付给交易对手的贷款,倒了六次手后最终流入借款人自己的账户,其间在京外多地的公司辗转多次,以规避银行的资金监测。
该负责人表示,不管经历几次倒手,钱肯定最后会回到借款人本人或购房相关方的账户上。在监管核查中,通过大数据筛查和异地协查等方式,已经可以较为精准地定位可疑资金最终流向,掌握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楼市的证据。
还有一个让监管印象深刻的案例。银行员工前往某企业进行经营贷贷前现场审查时,看到的就是一个正常的公司。但事后才知道这里所谓的公司员工、办公用品、各类文件其实都是“演员”或“道具”。如此大费周章地演戏就是为了骗银行批贷。
聚焦
有贷款中介号称可以向贷款人提供“一条龙”的全包服务
据了解,过往查处的案例显示,不论是贷前造假还是放贷后设计复杂的资金流向,都会经常发现不法中介“上蹿下跳”的身影。北青-北京头条记者2月份在暗访中也发现,北京有贷款中介号称可以向贷款人提供“一条龙”的全包服务。买房者不用有自己名下的公司,不用有企业正常经营的合同,也不用自己找寻资金辗转的账户,只要肯出手续费,中介都可帮忙搞定所有申请细节,最终拿到年利率最低3.85%的经营贷,甚至手把手教客户如何避开监管随心所欲地使用这笔钱。
在贷款中介的口中,由于经营贷利率已明显低于普通房贷利率,利用“经营贷”购房已经成为最“聪明”的方式。如果客户申请的金额不太高,他们还会“怂恿”客户提高申请额度,“这么低的利率,不用太可惜。”
多名业内人士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表示,对违规经营贷的整治应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同时要提升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穿透式”监管和检查措施。银行方面必须全面加强授信业务管理和内部员工管理,但中介机构的查处整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样需要高度重视。
问责
研究建立针对不法中介和违规借款人的联合惩戒机制
据了解,北京银保监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建立针对不法中介和违规借款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也表示将继续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个人信贷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制定针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的行业惩戒措施,确保各项监管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3月26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和央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中介机构管理。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各类中介机构准入标准,建立合作机构“白名单”。对存在协助借款人套取经营用途贷款行为的中介机构,一律不得进行合作,并将相关机构名单报送地方有关管理部门,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合作类业务的监测统计,对与单家中介机构合作业务快速增长的情况要重点加强分析核查。
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为购房人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房抵经营贷等金融产品的咨询和服务,不得诱导购房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资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买卖经纪服务时,应要求购房人书面承诺,购房资金不存在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等问题。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建立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