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在线英语蓝皮书发布 口碑是最主要拓客渠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26 16:02

《2021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昨天(25日)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在线英语教育行业从追求规模逐渐转为追求效能,专注产品升级,瞄准下沉市场。

南方周末总经理姚伟新在发布会上致辞表示,南方周末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以及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以中国K12在线英语为切入点,研究市场方向和用户行为,深度关注在线英语发展新路径。调研结果现已集结为《2021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并向社会发布。

家长首选课程性价比和课程设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总工程师冯凯解读了这份报告。据他介绍,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学生推迟上学,普遍通过线上课堂学习,在线教育需要激增。2020年预计在线教育行业用户规模达到3.51亿人,其中K12(指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达到0.38亿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858亿,K12在线教育达到892.5亿。K12在线英语教育市场规模预计为519.4亿,同比增长约28.2%,呈快速增长态势。和前一年相比,学生在2020年对在线英语课程的使用更为频繁,一天多次的频率与一天一次的频率各增加了4%。

针对K12在线英语教育的众多品牌进行选择时,冯凯介绍道,家长考虑更加全面而且深思熟虑。课程性价比的高低与课程设置依旧是首要考虑因素。此外,更多家长也开始关注品牌自身是否会出现负面新闻,周边使用感受较好的品牌都有哪些,孩子上课的意愿等。由于在线英语教育类品牌众多,依据其不同的授课运营模式与面向学生学龄范围,不同品牌之间的传播率、使用率、未来会使用的比率差异度较大,51Talk和猿辅导分别在在在线英语类和综合网课类的市场份额上表现最优。

冯凯还表示,提高口语能力是家长选择在线英语教育的主要动机。家长认为不出国也能学好英语,近半数家长认可题海战术。多数家长认为听说更重要,发音不等于口音。教学有趣、互动多的教师最受欢迎。口碑传播是最主要的拓客渠道。英语课外读物鉴赏和音乐课是较受期望的课程。

反对英语教育其实是反对英语教学的方式

在发布会的问答环节,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提问,社会上一边是关于家长素质教育的呼声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在线英语从业者如何看待英语教学的方式与效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晔回答道,应试教育跟素质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是非此即彼,势不两立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我一直在反思我对于英语教育的理解,我觉得可能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会考试,或者有的人觉得说这个人素质好了就不会考试,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他们两方面可以一起提升。

朱晔表示,我这样看待在线英语教育,或者说传统的课堂英语教育,它们是可以互补的,因为课堂,学校有一个任务他让学生参加选拔,这肯定是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你考完以后,最后的发展还是需要有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内跟校外,在线和线下能够携手,我认为肯定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当然这里有个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问题。现在很多反对英语教育他不是反对的英语教育,他是反对英语教学的方式,可能他的效果他不满意,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这一点业界也有所尝试。伴鱼市场部负责人翟磊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伴鱼的教育理念是母语学习法学习英语,借助伴鱼系列产品打造完整的英语学习场景,落实孩子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孩子的是打开更宽广世界的钥匙,让孩子们在打下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和思维能力过程中感受的是爱、善意和美好,而不止单纯的分数。“我们认为只有培养英语思维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最好的英语学习效果,这可能是伴鱼与其他家最明显的区别,也将是整个教育行业开启下半场的钥匙。”

明星代言的背后是抢占市场

针对在线教育烧钱营销这一热点话题,与会嘉宾也展开了讨论。

51Talk的CFO徐珉在演讲中表示,对于企业端大家会有很多疑问,大家现在都在说烧钱营销,我认为走这条路是没有希望的。烧钱营销,通过营销费用驱动的增长,它不能持续的,你必须要通过口碑增长才有可能持续增长。他指出,虽然技术加持和资本加持在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想强调一点,无论你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无论你有多少资金,最后还是落到我们是一个教育企业,我们还是要看你的教育初心,你是不是以用户为中心,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做到一个健康的发展。

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在线教育请明星代言又掀起一股热浪,那英、胡静、邓超、章子怡、沈腾和孙俪等纷纷代言,专业人士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南方周末总经理姚伟新回答道,在线教育的未来在哪里,肯定在于可持续,它的圈层核心就是口碑。在线教育最终回归的,不应该是烧钱式的大张旗鼓的推广,从2月份到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个与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有关,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风口,而且都想迅速去占领这个市场,这才是驱动企业大量投入的根源。但是最终最核心的,它肯定还是要回归到质量和口碑上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