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与网友感“扫兴” 提词器成综艺节目“原罪”?
中国青年报 2021-03-23 15:55

《吐槽大会》的提词器被网友晒出后,引起颇多人的不满,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原来吐槽选手与嘉宾那么精彩的段子与表演,竟然事先有编剧写好,并投射到大屏幕上,被念出来,甚至连“好吧”、“我也不多说了”这样的语气词与串词也要提示出来。

于是,《吐槽大会》这次被吐槽成了“朗读大会”、“背课文”,有网友表示“再也不相信综艺了”。在提词器成为争议话题之后,人们希望看到更多对于这一“综艺神器”的观点与看法,参加过现场录制的演员李若彤确认现场确实有提词器,她的看法是,作为录制节目的一个工具,提词器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她大多数时候不会使用,除了工作习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面对镜头,眼神不会骗人”。

数次参加《吐槽大会》录制的罗永浩,认为综艺节目录制现场有提词器非常好,但如果做得不隐蔽,会让发现提词器的观众产生扫兴的感觉,“而娱乐演出让观众扫兴是不道德的。”

罗永浩提到一个关键词“扫兴”,很能概括这次提词器风波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这块不停打出台词的屏幕,让不少观众与网友感到“扫兴”了。既然这一做法按照罗永浩所说是“不道德的”,那这些观众与网友就有批评的理由,这种批评拥有一个天然的“制高点”,而这恶搞“制高点”的产生,是被奉为“上帝”的消费者(观众)遭遇到“假冒伪劣”产品后滋生的愤怒所培养出来的,来自受众的不满,具有某种正当性,这决定了被批评者即便有话要说,也会选择保持沉默,因为解释有可能引来更大的怒火。

提词器俨然成为综艺节目的“原罪”,但如果对综艺节目的生产具有一定的了解,会发现它不过是整个节目生产过程中的“小儿科”。制造最有效的录制现场,实现最佳的录制效果,达到最大的传播目的,追求最理想的商业收益——这几乎是所有综艺节目的诉求,包括提词器使用在内诸多手段,都是为了这个诉求而实施的。

《吐槽大会》在观感上,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印象,吐槽选手与嘉宾的文本与表演,具有流畅性与连贯性,下一位表演者对上一位表演者的反应与回馈,以及整场演出的鲜明主题体现,这些都需要有幕后精心的剧本创作,录制过程中偶尔发生的“现挂”虽然精彩,但并不被提倡,因为如果脱离剧本太远,不但会影响录制进程,也会造成其它更多意外因素,脱口秀选手池子曾表示“如果不按词来的话,这节目都播不出去。”

要说对观众有“欺骗性”,幕后编剧的“欺骗性”要远远大于提词器,但之所以引起反感的是提词器,是因为编剧是藏起来的,而提词器是外露的,“骗观众”是种很高级的技术,显然对于喜欢“被骗”的观众来说,外露的提词器有点儿“不尊重人”了。

但一档好看的综艺节目,是不能让观众知道所有制作内幕的,如果一名普通观众与制作人、导演一样都对内幕了如指掌,综艺节目就有可能变得索然无味。你喜欢的选手明明表演得很精彩,为什么只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几十票?很简单,导演组需要降低一方的票数来缩短两个队伍的比分差距,以制造激烈对抗的假象,来吸引观众。你以为现场观众手中的投票器都是“神圣”的?真相是,如果投票数字有利于增加节目的看点或者实现节目组的某个设想,那就使用真实的投票数字,如果有悖于某一设想,或者不利于节目效果的最大化,那么投射出来给你看的数字,就是编导修改后的数字。

早期的综艺真人秀节目,将“投票”这一玩法,早已玩得山穷水尽,谁信综艺节目的投票机制,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傻子”。和“投票”的套路已经玩不出新意一样,不少综艺节目在规则设定上,也经常发生大的变化,所谓的“复活”“1V1”“帮帮唱”之类观众耳熟能详的操作手段,不过是不断修改规则的一个说法,如果一名观众非常在意综艺节目对于规则的执行认真度,那么他肯定会失望。

《吐槽大会》的李诞以及笑果文化的员工经常自嘲“黑幕”,其实也是间接地告诉观众,不要那么在意某个选手的去留或者某段表演票数的高低,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了让观众看得过瘾些而已。

有了一二十年的综艺节目欣赏经验,还对提词器这件小事大为光火,这是个挺令人深思的现象。有两个可能,一是发火的观众真的喜欢《吐槽大会》,对这档节目或节目嘉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乃至于眼里揉不下沙子,因爱生怨;二是追求完美,愿意把表象当成现实,喜欢轻信一些表面的事物,把思考与判断通常交予别人,容易感动、激动,也容易沮丧、失落。

联想到在提词器风波之前,还有不少人对前足球运动员范志毅、篮球明星杨鸣等登上《吐槽大会》大为不满,其实这两者有共通之处,诸如“不务正业”这样的说法此起彼伏,把足球与篮球从业者在娱乐节目上的相互吐槽理解成“攻击”,甚至有人隐约感觉到此事件会上升为严肃事件,直到足协主席陈戌源在接受白岩松采访如何看待球员参加《吐槽大会》时表示“落后就要挨打”,那种风雨欲来的风波感才算结束。

要不要批评综艺节目的提词器,以及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范志毅等人参加综艺节目,其实用一个角度就可以想明白——你打算从综艺节目中获得什么?如果真是想获得一两个小时的娱乐,顺便得到一个观察社会世情的机会,那么不妨放宽心态,有一定的娱乐精神,这会让你轻松愉悦;如果想知道真相、验证公平与公正、找到一个“制高点”发出别人无法反驳也懒得反驳的声音,那约等于浪费时间,要知道,你想获得的这些,是综艺节目根本无法提供的。

文/韩浩月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两档综艺节目同期“对打”,脱口秀回归迎来新老更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8
综艺节目扎堆“下乡”,青年人回归山野与土地连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3
媒体:综艺节目最后比拼的是文化
北京日报 2023-09-22
乐队主唱为现场摔提词器道歉,艺人现场到底该不该用提词器?
扬子晚报 2023-07-14
光明日报刊文:情节拖沓、游戏相似,综艺节目不能走量不走心
光明日报 2023-06-08
说话费劲、无法共情,周迅上综艺差点败光观众缘
艺绽 2022-09-23
2021综艺大爆发:综艺节目更懂年轻人了?
中国青年报 2021-12-07
“偶像养成类节目”停播,综艺节目再度进入黄昏?
中国青年报 2021-09-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