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海保护“中华水塔”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3-23 11:36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孕育了亚洲10多条大江大河,湖泊数量超过1500个,被誉为“亚洲水塔”“中华水塔”。近年来,西藏不断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守护“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十三五”期间,全区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100%,无劣Ⅴ类水体,全区主要江河湖泊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3月9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在2021年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说。

据介绍,西藏已累计投入121亿余元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西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

2020年,西藏全面划定141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个万人千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落实1.84亿元实施雅砻河、年楚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工程,推进27个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建设,完成1491个地下储油罐防渗改造,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长制是西藏保护中华水塔的又一举措。

目前,全区落实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河长5700余名,村级河长(含巡河员、护河员)9.2万余名。曾经向河湖乱丢垃圾、非法采砂等不文明现象,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成为了历史。

“过去,拉萨河畔垃圾堆积,很难闻。现在河水清澈,河两岸的风光也越来越美。”家住拉萨仙足岛的市民尼玛次仁说,现在有点临山傍水而居的意境了,生活幸福感也增加了不少。

今年初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规定,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范围,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防范和治理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饮用水水源地等水生态和水安全,守护好亚洲水塔。

数据显示,西藏年均水资源量丰富,是水能资源的“富矿”。由于区域地理分布高差大、江河落差大,水流湍急,西藏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介绍,全球共有78个“水塔单元”,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就有16个。但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亚洲水塔”正在发生失衡: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冰崩等新型灾害出现。

罗杰说:“作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西藏的水生态保护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对全球气候也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好这座水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青海12070名群众专门管护江源河湖环境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美誉。记者日前了解到,得益于我国河湖长制工作的推进,目前有12070名当地群众专门管护江源河湖环境,守护“中华水塔”。

2017年5月以来,青海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体系,明确划定“中华水塔”湖泊、河流的管理范围。由此,“中华水塔”范围内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都有了专属的管护员。

青海省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处长程鹏说:“河湖长制的实施在地广人稀的青海连起了河湖管护网络,各级河湖长、基层管护员都有各自的分工、职责,消除了管护盲区。”

除了管护员,在部分河流湖泊,还有群众自发当起了义务监督员。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

“隆务河是母亲河,不允许有人来伤害她。”74岁的同仁市隆务镇唯哇村义务监督员洛桑,每天坚持在隆务河边巡护三次。“只要身体允许,我可以一直守下去。”洛桑说。

监测显示,当前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同时,当地河湖管护体系还在不断完善。

程鹏说:“《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已被列入2021年青海省立法项目中,通过河湖管理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部门联防联控等方式,高原群众将进一步确保滚滚清水向东流。”

文/张京品 田金文 张兆基 王金金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