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美丽乡村建设不降温 乡村振兴正当时
中国新闻网 2021-03-09 20:56

孤峰村新风堂

非遗油布伞、艳丽的桃花、干净热闹的古街道……初春,走进安徽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宣城市泾县昌桥乡孤峰村,犹如人在画中游,景致步步新。

而在十年前,孤峰村村民住房还是低矮破旧,道路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厕所猪圈露天,蚊蝇嗡嗡乱飞,那时不少村民才刚刚摆脱贫困。

安徽省级非遗——孤峰村油纸伞

孤峰,因一座孤山而得名,山下“通池(州)、安(庆)孔道”古道保留至今。它是革命老区,也是皖南山区腹地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是美丽乡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孤峰村党支部书记严钧说,自精准扶贫开展后,孤峰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完善,改变了过去边缘闭塞的村庄形象,但要做到宜居宜业宜游还有一定差距。孤峰村“两委”以问题为导向,整治环境,补齐短板,干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孤峰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孤峰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破败房屋、残墙断壁、简易茅厕、猪圈牛舍、违章的乱搭乱建。截至目前,已改造农村厕所50余间;拆除乱搭乱建22处,破旧房屋10间、近1000平方米;清理硬化臭沟塘4处;处理乱堆乱放20余处,环境卫生整治出勤劳力700多人次。

如今,孤峰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四通八达,路旁、院内、村边桃红柳绿,景致随处可见。

“这就是我们村里的新风堂!”沿着孤峰村村民桂祖玉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一座青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建筑。桂祖玉介绍,如今的孤峰村不同以往了,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思想观念也跟上新时代了,封建陈旧的思想得到了改变,这座新风堂就是村民移风易俗的见证。

孤峰村新风堂地处孤峰村汪村村民组,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新风堂内设施齐全。

孤峰村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这12年内,新风堂共承办了30多次红喜事(包括婚宴、寿宴、婴儿出生宴等),共为老百姓节约20余万元钱。该村还从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遏制陈规陋习等方面入手,规范群众的言行举止,树立文明新风。

孤峰村境内资源丰富,并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王直老人、“省非遗油布伞”传承人郑国民为代表的孤峰人,在文化教育、乡村旅游上做出贡献而享誉全国,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孤峰村“两委”正研究思考的问题。孤峰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谋划产业持续加大力度做好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增强产业项目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孤峰村主任傅成志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我们村下一步将与泾县成德纸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实行年产1200吨生活用纸产业链,扩建泾县成德纸业有限公司。”同时,孤峰村、泾县国民油布伞、泾县金峰花卉园艺场三方联合打造开发古镇孤峰油布伞综合旅游路线。

据了解,生活用纸产业是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有着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优点,附加值高,无任何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傅成志介绍,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该村将以省级美丽乡村孤峰中心村建设为契机,利用省级非物质文化产品,油布伞生产、制作等文化特点,结合孤峰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保障。

文/谢静 张强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新华社 2024-11-17
非遗中国 | 手制油布伞 传承非遗技艺
新华社 2024-11-14
金秋丰收成色足 乡村振兴正当时 京津冀各地共庆丰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3
美丽乡村建设需量力而行
经济日报 2024-09-01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济日报 2024-08-26
乡村振兴协理员上岗“建设我的乡村”
中国青年报 2024-05-16
法治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法治日报 2024-03-05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 2023-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