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共有25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安就是其中的一位。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2006年起,刘长安就带领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精准结合当地马铃薯区域优势与自身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优势,用“小土豆”助力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刘长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投资32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400亩的国家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自建了休闲薯条、豆制品、法式薯条等三个加工厂,引进了包括玉米、豆皮、包材、废渣废料生物回收、淀粉提取加工厂、马铃薯种子公司等六家以上产业链配套企业,并在当地建设了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马铃薯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产品追溯检测中心、乌兰察布市50万吨仓储交易中心。刘长安介绍,产业园于2021年底达产后,生产能力预计可达年加工马铃薯67万吨、冷凉蔬菜8万吨、大豆6万吨,将有3万农户参与50万亩基地的种植。
在产业带动的基础上,刘长安带领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多种造血扶贫机制,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他带着团队实施科技先行,助力产业发展,建设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提升数控化率、劳动生产率、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企业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此外,他还大力开展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与合作社、大户建立订单合作。这一举措使农户种植过程中获得技术支持、收获后拥有固定销路,解除农户后顾之忧。据悉,凯达先后与80多个合作社、大户建立了订单合作。拥有订单种植面积8万多亩,带动50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
“开展就业帮扶,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刘长安介绍,该企业为周边贫困户安排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在薪资待遇上采用固定底薪+绩效工资的方式,收入达到每月4000元至9000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先后与察右前旗、察右中旗、涞水县等20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结合本村特色和优势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怎样带动曾经贫困的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致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信心做更多的事情,通过马铃薯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刘长安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