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达合作社里,大棚绿色蔬菜陆续成熟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棚,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2日,站在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仁达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内,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国善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前村里的青年纷纷外出打工,村子就是“空壳村”。村委喊不动人。如今村委荷包鼓了,吆喝都有人应,大家做事都有动力了。”李国善自豪地说。
李国善介绍,2012年,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深入挖掘自身产业优势,成立了仁达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先后开始种植红枸杞、黑枸杞、紫皮大蒜、大田蔬菜、玫瑰等农产品,建成11座农业观光体验馆智能温室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大棚,打造出集垂钓休闲、农家餐饮、蔬果采摘、娱乐观光、农业科普、党性教育为一体的“红色”生态农业园。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年利润200万元,每股分红600元,解决当地就业200人,全村总体上实现了“三个百”目标。
红柳村的变化,正是近年来格尔木市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格尔木市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聚焦产业兴村这一主线,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项目”等发展模式,达到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项目共建,让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稳步增收。在这样的模式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在格尔木市各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郭勒木德镇新华村坚持“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联点帮扶单位支持、个人自筹等方式于2020年10月建成了年产1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并顺利运行,预计每户每年分红5000元,集体经济创收160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集体经济增效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此外,唐古拉山镇拉智村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作用,透过购买商铺,入股公司,使得年度收益率达19.54万元。2020年度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村集体自筹资金,购置母羊、牦牛发展牛羊养殖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出用于制作酸奶、酥油等乳制品的彩钢房。目前,合作社生产出的乳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年内收入达4.3万元。
“自打合作社成立起,我就拿出家里仅有的2万元入了股,不仅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有5000多元稳定的工资,比外面打工强多了。”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村民李光荣对记者说。
近年来,格尔木市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聚焦产业兴村这一主线,依托创建16个“百村示范村”为有力契机,深入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通过找定位、把方向、谋路子,顺利实现全市13个“空壳村”破零,4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有效实现了村民有收入、集体有活钱的双赢目标。
文/孙睿 格组 段亚慧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