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行业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需补上“版权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12-28 15:54

作为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新型教育方式,在线教育近年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用户需求更是迎来井喷式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今年在线教育企业新增8.2万家。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较2019年6月增长82%。面对发展机遇,在线教育行业内侵权现象也接踵而至。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版权不受侵害?这一话题引人深思。

盗版泛滥的“重灾区”

官网价值3000元的外语课程,有些网店只卖“9块9”,通过网盘即可保存;来自不同机构的文字资料被整合进“学习包”,点开链接就能下载……如今,这些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部分商家或个人增加流量、吸引消费者的手段。

不少人提出疑惑:线下生活中,私自复制书籍内容并对外兜售,是侵权行为;那么,线上未经许可传播课程、资料是否侵权?

“在线教育课程中的视频、课件、文字内容等一般属于《著作权法》中所述的‘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刚律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行为构成侵权。

赵刚指出,除此之外,在线教育行业还存在更多侵权形式:抄袭其他机构编撰的题库或者真题解析,形成本机构在线教学的教辅材料;在教学视频中穿插具有版权的影视及音乐作品;主讲人使用原单位为其录制的视频授课……传播者利用他人原创作品谋取私利,侵犯原作者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放映权等,损害原创内容作者的正当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盗版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线教育则是盗版泛滥的“重灾区”,长此以往,会妨碍行业健康发展,不利于营造全社会尊重版权的氛围。

破解软件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互联网法院日前举行“在线教育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讨会”,好未来教育集团总法律顾问魏嘉介绍,该集团在某电商平台投诉删除侵犯学而思网课版权的链接约1.5万条,封闭店铺274家,被清空全部商品的店铺有102家。

无独有偶,专门从事软件操作教学的百问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自2011年开始提供收费视频教程以来,公司一直面临盗版挑战。该现象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更猖獗,严重影响公司权益。

相关人士分析,尽管各大机构、平台利用内容加密、防盗录插件等技术手段保护版权,但不乏盗版者受利益驱使,开发相应的破解软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亓蕾说,随着网络环境日益开放,侵权者活动范围从电商平台、二手交易网站向微信朋友圈、QQ群拓展,还存在多次转手倒卖现象,察觉到侵权后,权利人无法直接向平台索取对方实名信息,不能明确被告。且由于侵权者删改网络内容极其便捷,给权利人取证留证造成困难。凡此种种都导致诉讼难以进行,助长了侵权之风。

专家表示,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应当理性意识到,技术手段和网络环境助推在线教育驶入快车道,同时也成为滋生侵权现象的温床。

合力对盗版内容说“不”

尽管在线教育诞生、成长的沃土本身孕育了侵权,但行业内部仍可有所作为。赵刚表示,企业在版权局进行作品登记、完善技术手段,避免不法分子技术破解,只是强化版权保护意识的一部分。考虑到线上教育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版权保护认识程度不同,还应当加强人员管理,普及相关教育,并与录制课程的教师明确版权归属,将保护版权落细落实。

2019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各地积极响应国家版权局、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陆续开展“剑网2020”专项行动,整治在线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侵权盗版乱象,切断盗版网课的灰色产业链条,取得不错成效。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两家公司未经许可、通过营利性在线教育平台传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作出行政处罚。扬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掌握网络侵权线索6条,全部予以立案。各地法院检察院也积极推进在线教育侵权案件的审理、公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对侵权行为予以处罚,发挥有力的震慑作用。

专家认为,以往版权保卫战中,还有一支重要力量容易遭到忽视。有需求才有市场,部分消费者图价格便宜而使用盗版资源,客观上纵容侵权行为“肆意生长”。因此消费者有必要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对盗版内容说“不”。

随着各方共同发力,紧握维权大旗,在线教育侵权乱象有望得到大幅改善,还在线教育市场一片清朗。

文/记者 王晶玥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