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古典音乐演出行业陷入“至暗时刻”——音乐会的阵痛转型
北京日报 2020-12-24 13:00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全世界的著名乐团和艺术家原本都计划在今年集中上演贝多芬的作品,向“乐圣”致敬。不过,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几乎所有相关演出取消,古典音乐演出行业陷入“至暗时刻”。面临这样的阵痛,中国成了音乐会从线下转为线上最为成功的国家——国家大剧院从4月开始推出线上系列音乐会至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而北京国际音乐节也首次成功以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举行。

音乐会转线上 高雅艺术插上翅膀

1月初还想着繁忙的“贝多芬年”开始了,没想到月底就“失业”了。回顾2020年,这样的调侃,是很多古典音乐从业者内心的真实写照。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原本热闹的音乐厅关门,倒逼着大家寻求突破,把音乐会从线下转到线上进行,成了相对最务实的选择。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国家大剧院,开创了线上线下双轨运行的演出新业态。4月11日,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线上音乐会上演了首场演出,截至12月底,“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大线上系列演出累计播出42场,在线总点击量超过12亿次。而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在11天的时间里,利用线上超过240小时的精彩内容将古典音乐与观众的生活模式相结合。

疫情期间,高雅艺术通过线上科技的传播手段“飞进”寻常百姓家。8月8日,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系列演出的首场“繁华众声:张艺、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是全球首次舞台艺术通过“8K+5G”进行直播。广大观众与古典音乐亲密接触的同时,还掌握了对高雅艺术的“发言权”——观众在直播中,经常通过弹幕进行评论。

事实上,线上音乐会相比以往的线下音乐会,工作量和难度剧增。一场完整的线上演出,需要国家大剧院多个部门联动,就演出策划、排演、推广等问题统筹分工。今年10月如期而至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使用的都是正版音乐,前期磨合了3个月,9月初才完成所有曲目的搜集工作。

“抗疫”佳作频出 国内演出完成大循环

在国内疫情逐渐平稳的同时,一批高水平的古典音乐“抗疫”作品也给观众带去了心灵慰藉。其中,国家大剧院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推出的抗疫交响合唱作品《天使告诉我》在今年3月问世。北京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现任德国作曲家协会会长恩约特·施耐德创作的《武汉2020》,既表现了人类面对未知自然流露的恐惧,更有战疫情的英勇无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思军也创作了《奔跑的勇士——为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而作》。今年的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别具意义——作曲家邹野作曲并亲自指挥的“抗疫”主题合唱交响曲《献给2020》迎来世界首演。

作为全球古典音乐演出的新兴重镇,往年北京的演出舞台从来不乏国外名家名团的身影。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外的高水平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无法到中国演出,这在客观上给国内乐团和艺术家更多舞台锻炼的空间,某种意义上完成了演出的大循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由武汉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与中国爱乐乐团的武汉籍艺术家合力完成;京津冀交响乐团联盟的三支乐团也完成了多场高质量的演出。

今年下半年以来,按照文旅部相关规定,音乐厅和剧院的观众上座率逐步从30%到50%,再到75%,贝多芬主题音乐会开始紧锣密鼓地上演。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用三天的三场音乐会,“接力”上演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北京交响乐团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贝多芬9部交响曲的演出;12月22日刚结束的国家大剧院线上艺术节,以贝多芬两部不朽巨作《合唱幻想曲》和《第九交响曲》压轴。

现场不可取代 线上演出成为补充

从一开始的权宜之计,到摸索出一条可行的线上音乐会路子,中国的古典音乐从业者走在全世界同行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导赏环节,此前的线下音乐会,很多观众对于演出的了解,仅仅是通过演出前草草浏览演出小册子获得的,而线上音乐会,几乎都有主持人和专业嘉宾导赏,普及音乐知识。在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线上演出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演出模式。

需要正视的是,线上音乐会不会取代线下音乐会。刚完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国巡演的钢琴家陈萨直言:“音乐传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空间感,录音已经跟现场很不一样了,放到线上的话,音质的受损度其实是比录音要更加厉害。”正如著名指挥家余隆所说,线上音乐会永远无法取代现场的魅力,但线上音乐会会是线下音乐会的有力补充。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着重于线下,用线上的辅助工作让大家更为珍惜线下音乐节。

有业内人士指出,线上音乐会能否持续,核心在于商业模式,目前看来,古典音乐领域的线上音乐会是在“赔本赚吆喝”,并未开发出成熟的商业模式。而线上音乐会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古典音乐,今天的线上观众变成明天的古典乐迷。

文/记者 徐颢哲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