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创始者说》:绘就一张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地图
北京青年报 2020-12-15 13:00

邵燕君:很欣慰做了这么一件事

在我贫瘠的想象中,网络文学行业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藏着玄幻得拥有“超能力”的大神。他们是些什么人?如何办起那些被狂热追捧的网站?那些创始人到底是草莽还是精英?他们身上都有怎样的特质?这些脑海中朦胧的问题,在我翻开《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邵燕君 肖映萱主编)时,都出现在书的前言中。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问题:这些人的性格如何影响了网站的基因,又如何影响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样貌和走向,等等。四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就是带着这一长串问题,带领着她的学生们,走近了网络文学神秘的创始者。四年后,这本访谈录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这本书中,有26个访谈录,绝大部分按网站建立先后排序。邵燕君在前言中说:“这26个网站犹如26座营盘,此消彼长而步步推进,终于推出一条通天大道。它们也如26张拼图,拼出网络文学的内部构造图,虽然还有缺漏,但大局已成,整体逻辑已然打通。”

邵燕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络文学领域的研究,她在北大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10月末的一天,邵燕君的网文课秋季课堂请来了网络文学业内元老之一weid(段伟)。网络大神莅临学术课堂,惊喜从天而降,被网络滋养成长的年轻学子们有幸听了一堂weid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的主题演讲。我也有幸成为一名旁听者。

weid不但是“龙的天空”创始人,也是一位深入考察网络文学发展的活跃的评论家。weid给邵燕君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两部网文:《网上阅读十年事》和《一部标签的丰富史,一则原创小说类型谈》。这两部网文都收入了邵燕君团队正在编辑的《新中国文学研究史料——网络文学卷》。邵燕君称团队的研究无论是网文史还是文学讨论,这两本书都是一个台阶。

从2016年至2019年,是邵燕君团队采访和成熟的时段。她感慨,走过这四年之后,才真的对网络文学的底层行业有了理解,而这正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基础。走了很长的路,到达的却是起点,有时候不免会有些沮丧,但更多的是骄傲。她很欣慰做了这么一件事,使网络文学的各种声音能够聚集在一起。

在前一段的写作中,邵燕君突然发现,与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吴文辉的访谈,题目虽然定为《网络文学恢复了千千万万人的阅读梦和写作梦》,自己却是一直忽略了写作梦的。“因为在我们的谱系之中特别重视的是阅读。而码字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梦想,这个标题突然点了我一下。”

她也记得在很长时间内,他们团队这种“象牙塔内的身份”在网文圈不太被看得起,被认为一定对行业缺乏理解。两三年前,在做《创始者说》一段时间后,邵燕君在一次和网文作家聊天时得到一句诚恳的评价:邵老师,您进步挺大的。(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王勉)

weid:程序员搞出个150亿的文学市场

2020年10月27日,weid(本名段伟)来到北京大学网文课秋季课堂,作为网络文学业内元老之一,作为本书受访者之一,结合自己20年的从业经历,向我们分享了他阅读《创始者说》的感悟。

和解与平视“这本书选了最恰当的时机”

《创始者说》历时四年成书,主要访谈时间集中在2016-2019这段时间。交流中,weid首先称赞的就是《创始者说》采访时机“特别恰当”。这种恰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访者对成败的和解,二是采访双方彼此平视的底气。

毋庸讳言,《创始者说》中的网站创始人们在文学网站这条道路上各有胜负。但采访的时候,他们大多已经人过中年,创业时的恩怨情仇尽皆远去。面对采访,创业者们可以抱着与自己过往和解的态度,将早年经历一一道来,既不美化,也不遮掩,为读者提供宝贵的研究素材。此外,weid特别提及了曾是竞争对手的受访者给予对方的那些正面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业内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的、最耀眼的成绩”,格外值得关注。

采访双方平等坦诚的交流态度,是weid对书的另一个赞许之处。一方面来说,邵燕君老师的研究团队多年来对待网络文学“既有自信,也有开放性”的专业态度得到了“我们这些文学网站从业人员的认可”,所以创始者们才愿意坦诚地接受采访。另一方面来说,网络文学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让创始者们拥有与学院派平等对话的底气。商业成功带来的底气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

“2000年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指龙的天空、起点中文网等网站创始人)不断强调自己做的是‘网络原创小说’‘长篇网络连载小说’等等。因为那时候还有榕树下、天涯这些不是以小说为主的地方自称‘网络文学’,大家各说各话。后来到了2011年,我写类型谈(《一部标签的丰富史,一则原创小说类型谈》,首发于龙的天空论坛),又提出了‘网络类型小说’的概念,圈内我应该是第一个提的。”weid老师表示,当年网络小说在网络文学里属于小众,所以必须把自己与其他体裁区隔开,借助纯洁性来维持一个小众文化圈的运转。这就是为什么起点中文网等小说网站的创始人们要强调“网络小说”的概念。

塑造体裁的纯洁性,才能强化圈子共识与凝聚力,让其继续发展下去。到了后来,随着商业上的成功,长篇连载的网络小说迅速成为“网络文学”的代名词和主流体裁。“现在我们回过头看,才能很自信地说:‘我们(跟榕树下)都是网络文学’。”因此,weid给《创始者说》的读者们提供了另一条阅读的路径:“在访谈里,有的人强调(网络)文学,有的人强调(网络)小说,甚至小说之下还有细分的方向。你们可以对比着看,其实这些定义的背后是态度和底气的差异。”

时代的文学一线大神理工科居多,中文系几乎没有

网络文学的兴起适逢其时。中国人均收入的上升、互联网的普及、市场经济下娱乐需求的增加、纸质通俗文学的欠发达、大学扩招让有闲青年骤增……这些条件汇聚到一起,让网络文学得以出现。

除去上述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weid还特意强调了理工科大学生在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这20年的观察里,一线大神基本都是大学以上学历,而且理工科居多,文科很少,中文系毕业的几乎没有。”

事实上,在当时的传统文学机制里,注重复杂文学技巧与个人审美体验、阅读门槛较高的纯文学是主流趣味,没有受过文学专业训练的人很难进入其中,他们的投稿不会得到编辑的认可,他们的阅读需求也从未得到满足。但互联网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情况。正如《创始者说》里那篇吴文辉(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访谈的标题:“网络文学恢复了千万人的阅读梦和写作梦”。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勃兴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20年,经济发展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工业的进步与工业产品的丰富,理工科出身的大学生恰好是该变化的第一目击者。他们的直观体验与学科背景都被带到了网络文学领域,借助“理工男”们在网文界生产端和阅读端的数量优势,深刻地影响了网络小说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这种独特的学历背景也体现在了文学网站层面。那些在商业上成功的“创始者们”都不是单纯的“文艺青年”。

“当年有谁来做网络文学市场化这件事情呢?有出版人、程序员、文青(‘文艺青年’的简称)。最后出版人失败了;文青有的失败,有的变成了副手;是程序员把这件事做成了,程序员搞出了个150亿的文学市场。”weid如是总结。

对与错“水泥加鼠标”还是“小而美的VIP平台”

“我们当年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互联网是水泥加鼠标。”weid回顾自己的互联网创业史时,这样说道。“水泥,是实体产业;鼠标,是把前头的实体产业搬到网上来,取消中间环节。当时我们就是想这么给龙空(即‘龙的天空’,起初为文学网站,2008年后关闭书库,只保留评论性质的论坛)赚钱,结果租书摊这个中间商被我们干倒了。”

线上连载、线下出版,是2000-2003年绝大多数文学网站选择的盈利模式。《创始者说》里的沈浩波、路金波、楼兰雪三位受访者都曾在网络文学的实体出版领域取得成功。其中楼兰雪是龙的天空网站出版业务的负责人,推动出版了上百位作者的网络小说。但这些作品主要的销路却不在大陆,而在台湾地区。

据weid所说:“当初我们发帖问《迷失大陆》(作者是读书之人)出版有没有人买的时候,底下一堆人说要买,恨不得有几千个回复。结果出版之后,第一个月只卖了113本,当时我们就觉得大陆的读者根本没有购买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地区,“我记得我在《创始者说》的采访里也说了,到2006年的时候,台湾租书店市场十大畅销书里只有三本是台湾人自己写的,剩下的全都是大陆网文作者的书。”

然而龙的天空在出版上取得的成功非常短暂。随着台湾出版市场的饱和与萎缩,网络文学的实体书销售遭遇了困境。weid称龙的天空此前的成功不但“堵死了别人的路,也堵死了我们自己的路”,对旧有路径的依赖、创始人团队的“佛系”事业心与网站技术支撑的薄弱,导致这家网站失去了采纳起点中文网VIP付费阅读制度的机会。事实证明,网络文学终究不等于传统文学的电子版,水泥加鼠标对其而言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起点中文网选择成为“小而美的VIP平台”。当然,“小”是相对其余互联网产业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0年9月29日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文学的用户占全体网民的49.7%,在17项互联网应用中仅排名第11位。

在weid看来,平台依靠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而生,用户对平台功能的使用频次决定了平台规模,平台的规则决定了内容(此处指网络小说)的呈现形式,这包括小说的字数、更新频率、类型套路等等。所以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面临的用户需求有两个:读者希望能在网上看到便宜好看的小说,作者希望能通过写小说得到可观的回馈来支持自己写下去。是否出版实体书,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起点团队抓住了这两个需求,开发出了VIP付费阅读制度,才抓住了用户的心。首发制度、2.0版本的网站布局、VIP付费阅读制度、盛大集团收购带来的全国点卡网络、借移动阅读基地扩大用户群体、通过运营QQ书城的业绩获得腾讯注资并购成立阅文集团……起点创始人团队的一系列举措让网站走过一个个关键节点,逐渐发展壮大,取得成功。

展望未来“我就怕网络小说变成恐龙,被小行星给砸灭绝了”

在分享的尾声,weid道出了他对于网络文学未来的一些展望:“未来网络文学面临的一些底层逻辑可能会变化。我就担心,现在的网文太适应当前的状况了,丧失了调整的灵活性。就跟白垩纪的恐龙一样,太适应环境了,结果小行星砸过来,气候一变,恐龙反倒先灭绝了。这事在业界出现过,比如你们《创始者说》里采访的戴和忠。当年移动阅读基地在wap站(即用手机登录的浏览器网页)这块太成功了,结果适应不了APP时代。”

具体而言,weid提及的网络文学“气候变化”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新一代的中小作者还能不能靠写网文养活自己的问题。据weid观察,这二十年来网络文学作家的籍贯出现了变化,大体趋势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比如以前我认识的网文大神很多都在江苏、浙江这块。最近呢,东北牡丹江一座‘小城’就聚集了三位大神,这其实都跟生活成本有关系。”

确实,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个新手写网络小说前期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他的生活,与其他工作机会相比,写网文在初期收益上也没有额外的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达地区在新世纪前十年具备的网络基础设施优势亦被逐渐抵消。相比较来说,在“十八线小县城”写网文赚几千块钱的性价比要远胜于在“北上广”写网文赚同样的金额。因此经济水平低的城市里,网络作家成长的效率就更高。但进一步来说,假如经济发展下,连那些不怎么发达的地方,写网文初期收入都不再具有诱惑力了呢?所以还在创作的网文作者总规模很可能会不断减小。

由此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在互联网领域,哪一个新生事物比写网文门槛更低、有可能获得的收入更高呢?答案是短视频。由于5G等新基建正被大力推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在手机上获得高密度信息也就越来越容易。相比起纯文字的网络小说,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短视频信息更丰富,带来的体验更直观,对人更有吸引力。而且weid强调,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单位浏览时长内,拍短视频的成本已经开始低于写小说,“按网文里的话来说,短视频才是新的‘时代主角’。”

除此之外,网络文学自己内部也有新的状况值得关注。一方面是业内巨头的霸王条款,它们在损害作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新生的免费阅读,它以算法为核心,靠广告分发能力变现,处在与付费阅读完全不同的新逻辑路径上。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网络文学“气候变化”的一部分。

活跃的课堂讨论。weid(右一),邵燕君(中)

课堂讨论

最后,weid与老师、同学们围绕着《创始者说》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

肖映萱(《创始者说》主编之一):“我发现有些新读者觉得晋江也好,起点也好,都是资本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一部分,没了也可以找到替代品。他们经常吵着说‘×××那么垃圾我们不要去,建个新网站不香吗?’其实不是。从《创始者说》的访谈就能知道,这些网站都是在当年独特的环境下、由特定的人栽培出来的,现在你想找到替代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独特性必须要结合历史才能理解。我确实希望新一代的读者和网络文学研究者都有历史的意识。”

吉云飞:“《创始者说》是从制度和物质层面入手,描绘网络文学的底层基因图谱,这对我们中文系的研究者来说很重要。我也希望下一步的网络文学研究从制度、物质和生态出发,再回到文学本身。”

李强:“我觉得《创始者说》就是一幅立体地图,你从不同层次看它,得到的是不同的东西。weid老师的分享就像从他的视角给这本书列了个门径索引,让我想照着重看一遍书。除了知识上的收获,我对这本书还有情感的留恋。现在翻这本书,我就能回想起当时采访的场景,都是一些很有感情、很亲切的记忆。”

weid:“刚刚听说邵老师曾经做过7年记者,咱们这个团队能做这样一本访谈录性质的《创始者说》,跟普通的研究成果很不一样,是不是跟邵老师这段从业经历有关系?”

邵燕君:“有关系,不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网络文学的前一阶段结束了,已经到了成熟、收获的时期,需要有人来总结。就像您刚才分享里说的,被采访的人跟过去和解了,愿意敞开说当年的事情;新一代青年学者也陆续长成了,参与《创始者说》的很多同学都毕业或准备毕业了。当年我们网文研究论坛成立时,吉云飞写的男频发刊词里有一句话:‘那些偷偷读网文的孩子,他们长大了。’现在他们不光长大,还要给网文写史、写论文了。”

谭天:“我最后再问weid老师一个问题:您在《创始者说》里——那时候是2017年——预测网文下一步会有一个剧烈的变化。这两年网络文学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免费阅读兴起,您觉得这算是您心目里‘剧烈的变化’吗?”

weid:“我觉得不是。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免费阅读还没有达到颠覆性的效果,也没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比如过去网文作家第一次进入胡润财富榜。而且就作品来说,我觉得免费阅读堕落得比较快,还没有培养出表达技巧就迅速地同质化了。《创始者说》采访我的那会儿,我想的其实是VR技术(即“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现在来看,我认为有可能造成网文剧烈变化的东西是短视频。”(文/谭天)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