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荷日恒村: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0-11-30 15:52

天苍茫,草枯黄,荷日恒山在蔚蓝的天空下巍峨绵延,将荷日恒村抱在怀中。大山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但也阻断了他们通往外界、脱贫致富的路。

2006年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先后实施两次大规模易地搬迁,并建成欧拉羊繁育基地、牦牛高效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厂、小型冷库、民族服装加工厂和小汽车修理中心等6个经济实体……

山还是那座山,村民的生活却早已变了模样。

易地搬迁,告别穷日子

窗外,雪花飘飘;屋内,奶香浓浓。

走进独格杰大叔家里,一身寒气瞬间消散。“这条件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57岁的独格杰身形健壮,放过牛羊、做过生意,因为“有想法有闯劲”,33岁就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现在。

“刚上任时,村里没通路、没通电,大片草场退化成了黑土滩,大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笑声爽朗的独格杰说起往事,语调沉重起来。

搬迁,让乡亲们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自2006年起,荷日恒村因人因户施策,把61户贫困户从边远牧区搬迁到集镇,每户一套80平方米两居室,并确定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路径。搬迁全部完成那年,全村也实现了整体脱贫。

村民多尔杰过去只养了十几头羊,一年纯收入仅几千元。如今,他帮村合作社放羊,每月收入1500元;儿子当上草原管护员,每月收入1800元,加上每年的入股分红,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以前别说吃新鲜蔬菜,生病都得靠挖草药吃。”聊起变化,独格杰来了兴致,“现在不一样,出门就有小超市、卫生室,不光生活便利了,就连我这糙皮厚肉也变得光滑起来。”

走出独格杰家,雪霁天晴,阳光穿过云雾倾洒下来,崭新的民居、平坦的村道、整洁的村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一到夏天,村民房前屋后都开满格桑花、金盏菊,还种植了各种蔬菜,可漂亮啦。”独格杰自豪地说。

产业兴旺,脱贫增收忙

裁剪加边、贴花熨烫、包装收盒……经过十几道细致的工序,一件漂亮的民族服饰缝制而成。荷日恒村梅朵赛青民族服装加工厂内,缝纫机的“嗡嗡”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2015年,荷日恒村积极发动本村手工艺人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并从县扶贫部门争取到185万元扶持资金,成立了这座主要生产民族服饰、马匹饰品和帐篷的加工厂。如今,每天有几百套服装、几十顶帐篷从这里走向周边县区,甚至远销西藏、云南等地。

52岁的才让多智来厂工作3年,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员,“现在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年底还能分红1万元,全家脱贫好几年了。”

荷日恒村目前已建成6个经济实体,最早一个是2013年在青海全省率先组建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入股,草场流转,建成欧拉羊繁育基地,4名贫困户被安排负责放牧。入股牧户达252户、1162人。

购置29台牛奶分离机、酸奶制作机及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注册“羊羔山”商标;建设县里最大的汽车修理城……

“2019年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达到251.2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79元。”优干宁镇党委书记万玛本说,“我们将把脱贫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壮大结合起来。”

移风易俗,焕发新风貌

家有“四朵金花”,是索南老人最大的骄傲。“我四个孙女,两个大专一个本科,剩下那个,可是全村第一个研究生呢!”这是索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常被乡亲们拿来教育自家孩子。

荷日恒村曾几十年都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些年,随着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村里出了20多个大学生,有的还出国留学。

“以前办红白事,看排场、讲面子,一些村民本来经济就不宽裕,因此又加重了生活负担。”村民洛桑说,“2017年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红白事有了统一标准,大操大办没了,铺张浪费少了,大家不再攀比,负担减轻了好多。”

“我们动员乡亲们围绕社会治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移风易俗等村级重要事务和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评选表彰‘卫生清洁户’‘勤劳致富户’‘道德模范户’等,让大家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荷日恒村第一书记杨德青告诉记者,“村里还成立了由村民参与的理事监督小组,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索南说,荷日恒村现在“两少两多”:打牌、喝酒、抽烟的人少了,鼓足劲加油干的人多了;邻里纠纷少了,邻里互助多了。“好生活、好环境带来好心情,越活越有精神!”

文/记者 刘成友 贾丰丰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搬出库区筑新村——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
新华网 2022-10-06
“贫中之贫”乌蒙山片区翻身记
新华社 2021-02-27
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之父:待胜利时,替女儿戴上大红花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2-26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扶贫车间忙 致富路更广
北京日报 2021-02-18
甘肃庆阳“应培尽培”:贫困户变成“能人大户”
中国新闻网 2020-12-18
青海长江源村: 牧民进城,“我要换个活法”
科技日报 2020-12-18
甘肃扶贫路上的“临时一家人”:为柴米油盐更为美好生活
中国新闻网 2020-11-24
贫困县“清零”,贵州撕掉千年“标签”
新华社 2020-1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