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练近四年 当年的神七副总指有了新身份
政知见
2020-11-26
+ 关注

在天津工作两年后,阴和俊重回中科院。

据中科院官网消息,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2020年第1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阴和俊以“中科院党组副书记”的身份亮相。

阴和俊曾是“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曾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防科技创新等工作。此番履新属于回归。

中科院、科技部、北京、天津

阴和俊,男,汉族,1963年1月生,今年57岁,山西古交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79年9月,16岁的阴和俊在太原工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太原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工作。

1986年9月,他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又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所攻读博士研究生,1995年毕业后,阴和俊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所工作,历任第三研究室副主任、所长助理兼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常务副所长、所长。 

从1995年至2015年11月,阴和俊在中科院工作了20年,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在2008年1月晋升为中科院副院长。

值得一提的是,阴和俊长期从事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微波遥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或组织过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曾多次获得部级科技奖励。

2015年11月,阴和俊履新科技部副部长。

2017年3月,阴和俊首次赴地方工作,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1年多后(2018年10月)履新天津市委副书记。

天津的两位“专家型”官员离任

值得一提的是,科班出身的官员交流到地方工作的情况也并非阴和俊一人。

比如现任辽宁省副省长的卢柯是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再比如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金辉是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

另外,今年从科技部副部长岗位上空降到广东任副省长的王曦,也是位专家型官员。王曦是中科院院士,长期致力于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现象研究。

除了阴和俊外,今年天津还有一位“专家型”官员离任。

今年1月,时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出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同样为十九届中候补的张玉卓曾先后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能源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在新型煤化工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张玉卓曾主持建成全球首套年产108万吨油品的煤直接液化装置并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使我国成为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

从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等工作

说回阴和俊。

政知君注意到,阴和俊履新中科院副院长不到1年,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阴和俊是“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

当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七任务总指挥部的七名成员曾悉数亮相。

多说几句。

上述多位成员在之后的十多年中又在多个重要岗位供职。今年职务发生变动的除了阴和俊还有陈求发。今年10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陈求发卸任,履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倡导者、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参研部门之一。”当时阴和俊曾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的身份接受《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政知君注意到,2017年4月,阴和俊履新北京市委常委时,时任北京市市长蔡奇曾这样介绍阴和俊:

阴和俊熟悉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思路比较开阔,改革创新意识强。较长时间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防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科研和科技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阴和俊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积极推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多次填补我国科技和军工装备领域空白。

到天津工作后,阴和俊多次提到科技创新。

2019年3月,阴和俊曾出席天津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他要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

“历史经验表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把握主动。”2019年12月,天津市委政法委举办2019年第四期政法大讲堂,阴和俊还曾受邀作“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保障安全”主题报告。

备受关注的中科院

如今,在地方历练几年后,阴和俊重回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政知君注意到,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等。

在今年国内外大背景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备受最高决策层关注。

“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今年9月,习近平曾出席科学家座谈会,他提到,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而科技创新,就离不开中科院这样的智囊机构。

“我们把‘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在9月1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这样表示。

就在昨天,白春礼在出席《财经》年会时说,针对当前的“卡脖子”问题,通过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重点领域,着眼长远系统谋划重大项目布局,为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

多说一句。

在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的2020年第1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除了阴和俊以新身份亮相外,侯建国也以“中科院党组书记”身份出席。

也就是说,此前担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的侯建国已接替白春礼担任中科院党组书记。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中国科学院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
校对/罗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