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贫困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吴新民自2018年3月任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余湾乡张沟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在扶贫路上组建了“临时一家人”,为村民和“家人”柴米油盐奔波。“虽然已经脱贫,还要想办法持续增收,过上美好生活。”
张沟村自2013年以来共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户245人,属于深度贫困村。经过近年政府和相关单位帮扶,至2019年底,剩余贫困户1户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2%,实现整村脱贫退出,目前,已经全面脱贫。
“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2.3亩,果园面积1600亩,人均1.15亩,其中挂果园1400亩,幼园200亩……”在调研中,每到一户,吴新民都要将贫困户的需求情况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民情日志”上,能解决的问题力求得到解决,无法解决的反馈给村上和乡上。
在每次入户走访中,吴新民都要认真查看贫困户家庭条件,存下他们的电话号码,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留给贫困户,并告诉他们,有困难就来找他。“对张沟村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把村民当‘自家人’,村民才不会把自己当‘外人’。”他说。
2019年下半年,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静宁支行副行长的吴新民,带着媳妇一起去驻村了。因其妻子患病在身,需要人细心照顾,“带着媳妇来驻村,既不会耽误工作,也能够好好照顾她。”吴新民说,就这样,妻子也成为了扶贫“大家庭”里的一员。
同年6月,工行平凉分行客户经理曹会明带着扶贫任务,也来到了张沟村,作为大家庭的新成员,他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走遍了村里挨家挨户。因去年脱贫任务艰巨,帮扶队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中午带点干粮,白天就帮农户在苹果地里忙活,晚上回来还得整理资料。
“帮扶的6个贫困户,5个是光棍。”曹会明说,其中一个69岁的单身汉,他每周都要过去帮其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不过,这位“五保户”单身汉,日常生活起居由住在邻村的侄子照料,每周补给生活物资。“他一人住山沟里,搬迁地不愿去,工行还给他修建了两间新房。”
在帮扶过程中,帮扶队还制定了详细帮扶措施,针对有劳动能力,无发展项目的帮扶户,帮其寻找合适的项目,争取小额贷款,助其创业,或提供就业信息;针对留守儿童户,引领村干部积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并带去学习用品等。
吴新民说,针对年老体弱或因病致贫户,他们走访确定了“一对一”联系户,制作了便民联系服务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其办理慢病卡,提高报销比例,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针对供子女上学的致贫家庭,直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因工作繁忙,几个大男人吃饭也成了问题。于是,曹会明把退休在家的妻子范晓燕也叫了过来。“在我印象中,农村生活条件也不咋样,我确实不想来。”范晓燕说,来了之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新村委会宽敞明亮,“我现在还喜欢上了农村生活。”
作为大家庭里的“保姆”,范晓燕主要负责做饭,晚上抽空帮忙整理资料。她说,儿子在西安,一人在家也没事,来这可协助老伴扶贫工作。乡亲们很热情,经常给他们送点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朋友都说,你干嘛跑农村去?我说挺好的,你们来我当导游。”
曾经的贫困户王喜红以前家里种洋芋,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一家6口人“度日如年”。近些年,苹果让他家脱了贫致了富,后来不断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现在每年存款也有十几万元,新房子盖起来了,钱袋越来越鼓了。”让他自豪的是,家里还安装了地暖,和城里一样。
在帮扶过程中,吴新民“大家长”率领的帮扶队“五口人”,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吃住在村里,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张沟村人”。如今的张沟村,硬化路通到家门口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谈及村里的变化,大家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乡亲们没有了“等靠要”思想,主动赚钱的欲望更强了。
文/记者 魏建军 李亚龙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