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文明杂志 2020-11-09 15:08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蔓延,世界政治经济动荡不安。

疫情面前,世界各国人民都切身感受到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今年10月,备受关注的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表彰其在引导推动国际社会对抗饥饿、维系和平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卫生健康和节约粮食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国际共识。

如何拥有更好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已成为全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课题。因为人民健康不仅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前提和保障,人类和谐美好的生活将是世界的共同目标与发展方向。

习近平指出:

推广分餐公筷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

1604903563(1).png

2020年3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社会各界,携手中国百名学者率先启动:“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为改变生活观念、改变不良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提出“一分二公三自带”和 “一德二智三美味”的健康文明新倡议,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1604903574(1).png

1604903585(1).png

2020年11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推出第一个“11·11文明美食日”暨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启动中华文明礼——餐餐有礼、筷筷感恩:餐前捧筷思感恩,餐毕横箸道感谢。餐前端坐桌边双手恭敬捧起中华筷默念“感恩”;餐后将用过的中华筷规矩的横置桌面,双手抚胸默念“感谢”。同时,《文明》杂志特别策划《11·11文明美食日》特刊。呼吁大家推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度诠释解读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让我们为拥有一个美好的“健康中国”而行动。

导言:面对新冠大疫,我们需要反思“根本问题”

人类文明的根本价值或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这是一个反思文明实践和文明生活的问题。

01.“根本价值”作为反思范畴,我们首先发现了什么?

02.“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常识性和理念性的反思表达

03.   我们需要思想性的反思表达

04.   健康文明思想正在解答这个根本价值问题

1604903601(1).png

01.“根本价值”作为反思范畴,我们首先发现了什么?

“文明的根本价值是什么”,或者“根本的文明价值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用于我们省察人类观念和行为的总体正当性及其价值矛盾或失衡与症结,或用于反思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目的是还原真实历史的实践经验,并解释那些常识性和理念性的问题。

作为反思的范畴,我们首先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农牧文明、工业文明,如今已进入全球一体的数智文明新时代。然而,从古至今,致病细菌和病毒一直伴随着人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以惨重的生命代价警示我们“忽视病毒研究”“疫苗研发滞后”和国际医疗体系不均衡等会带来全球性风险,“野味嗜好”“餐具亲昵”“不分彼此”“不洁饮食”“过度聚集”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习俗导致“病从口入”和“飞沫传播”等,并且“舌尖浪费”与疫情所造成的“营养匮乏危机”相关联,这些缺乏对现代动态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现实足够的认识,其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生活的致命软肋,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无疑急需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来加以矫正。

1604903613(1).png

02.“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常识性和理念性的反思表达

作为常识性的反思行动,2020年3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联合百名学者和多家媒体发起以“餐桌革命”为总口号的新时代文明工程,第一阶段为“一分二公三自带”的公筷行动,即公共场合的“分餐、公筷、尽可能自带私筷”;作为理念性的反思行动,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的第二阶段是“一德二智三美味”的文明美食日行动。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文明美食的概念?是因为我们必须重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604903623(1).png

03.我们需要思想性的反思表达

近代以来,当人类面临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天灾人祸危机之时,文明的“根本问题”总要被提出,比如在对贩奴运动的反思时期,对一战二战的反思时期,对工业污染导致生态灾难的反思时期,对文明高光下的贫富分化现象、腐败现象和传染病暴发现象的反思时期,等等。

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通俗表达的: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为何还出现这样的严重问题?究竟是何原因?”

上升为思想性的深刻反思就会这样表达:

“文明到底是为什么?”“到底为什么要文明?”

2020年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特大瘟疫席卷全球,是世界文明史上传播速度最快和传播范围最广的病毒,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危机。于是,人类文明的制度性、方向性和后果性问题再度被提出,“文明”与“文明的根本价值”再次成为反思的理论范畴。

一位国际有识之士的见解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声:

在如此发达文明的条件下,新冠大疫来得如此迅猛、如此暴烈,如此难以平息,有些国家实施了不利于抗疫的政策,后果十分明显,这就要问一问:文明是进步了还是走向没落?人类今后往哪里走?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审视、反思人类现有文明成果中的不足和短板,这个问题日益凸显紧迫和必要。

04.健康文明思想正在解答这个根本价值问题

面对新冠大疫,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一个美好的健康中国,我们需要反思文明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明思想体系及中华健康文明思想及其伟大社会实践,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地解答这个“根本问题”:人的生命健康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前提和保障;人类和谐美好的生活是世界文明的共同目标与发展方向。

本报告的“健康文明思想”概念来自中共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文明发展道路”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两大范畴。

本报告的“文明秩序”和“文明涌现”概念来自当代科学哲学的复杂巨系统理论。

本报告的重要论点来自对世界文明史的重新学习和对中华文明史的重新认知。

1604903635(1).png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富强的保障。图为中国东北黑土地上的机械化耕作

一、习近平文明思想体系及其健康文明思想内容

05.中国共产党文明思想的话语体系

06.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十项内容

07.健康中国大战略的思想主题

08.中华健康文明进程的复杂性展开、体系化涌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矩阵

09.“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05.中国共产党文明思想的话语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构建发展了一套文明话语体系:

一是文明的总体形态,有四个范畴: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人类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文明的价值形态,有五个范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三是文明的国家属性,与五大形态相对应,有五个范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四是文明思想方法论,有三对范畴,即中外关系和世界关系的总体话语: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是文明规律的表达,有四个范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文明发展道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是文明治理的基础要求,有四个范畴:全社会文明程度、文明素养、乡风文明、文明执法。

1604903646(1).png

06.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十项内容

近年来,习近平关于文明的系列论述构成了一个宏大思想体系。2014年以来,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2020年以来,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其内容集中体现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有关重要会议和会晤的讲话中、国内视察调研等工作中、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中。概括起来有十项思想内容:

首先是民本健康思想:也就是全民健康与全民小康的统一性思想,人民安全、健康第一、生命至上思想。这是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出发点;

二是生态健康思想:生态文明与卫生文明的统一性;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的统一性,愿景是彻底解决健康环境问题;

三是安全健康思想:把人民的安全健康摆在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并创新解决农业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问题;

四是健康中国的大战略思想:确立以人民安全健康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方式,也就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方式;

五是体育强国思想:奥林匹克文化情怀、引导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与学校体育的理念,倡导青少年“跑起来”;

六是卫生治理思想:健全惠及全民的卫生医疗与防疫抗疫体系及深入乡村家庭的全国厕所革命,要求强基础、补短板、堵漏洞、消除薄弱环节、无死角;

七是祖国医学思想: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奥秘的一把钥匙,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倡导中西医协同和结合,倡导治未病的预防能力建设,这是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文化底蕴;

八是健康科学实践论思想:首先是健康优先、全力抗疫、勇于胜利的执行力和担当精神。其次是健康科学思想,强调防疫、抗疫的科技支撑,重视医学科研攻关,希望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科研、高技术制造和服务体系;

九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思想:提倡勤勉,反对慵懒;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卫生通风,提倡健身运动,反对不良习惯等等;

十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主张国际通力合作、尽力支援国际抗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抗疫精神和统筹协调。

07.健康中国大战略的思想主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与“文明交流互鉴”和“文明发展道路”一样,是表达文明传播的规律性范畴,体现了中共领导人熟谙古今中外历史,深知人类文明就是不断寻求以和平方式协同解决文明危机问题、不断防疫抗疫解决生命危机问题,也就是不断建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这说明面向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新文明观”已经形成。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此次抗疫斗争中经受了考验,被证明是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指导性文献。其战略主题的表述就是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主要实践内容。

08.中华健康文明进程复杂性展开、体系化涌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矩阵

1604903657(1).png

09.“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2020年,文明之光照亮人类战“疫”之路,赋予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勇气。

面对全球病毒肆虐,习近平在各种国际场合,在与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谈话、信函中,运用最多的关键词主要是“相互”“团结”“支持”“支援”“合作”“共同”“携手”“共创”“健康丝绸之路”等,多次表达和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机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愿景。

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中首次提出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习近平指出:“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1604903667(1).png

2020年元旦前夕,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诊断病例,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隔离一座九省通衢、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在人类历史和城市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图为武汉长江大桥

二、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反映了文明涌现的规律

10.健康文明思想与生命演化史的一致性

11.文明就是生命健康的组织保障与秩序效能

12.人类文明的“柔软而致命的腹部”

13.习近平文明思想表达了文明秩序的硬核

14.习近平文明思想的文明传播意义

10.健康文明思想与生命演化史的一致性

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民为本,以安全健康为纲,“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那么,这种思想有历史依据吗?

自38亿年前以微生物为肇始的生命演化系统形成过程中,人类物种的起源不过300至400万年,智人阶段25万年,农业起源不过1万年时间。

人类生命的增殖能力越来越强大,向世界各个陆地迁徙进发,及至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第一朵花盛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类总人口数已经有数以百万计。

1604903678(1).png

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场景复原图

人类历史是什么?最简单地概括就是共同体形成的历史:人类首先是生物共同体,即基因生命体延续增殖和进化的历史。其次,人类也是有效保障生命延续和增殖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展开了文明寻梦的进程。第三,在文明出现之后,人类历史就是形成、更新和完善更有效保障生命健康的文明共同体的历史,继续展开了更高文明形态的寻梦进程。第四,伴随当代全球化的进程,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危机也在形成和加深,共同命运的全球文明形态呼之欲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正在出现。

那么,文明是什么?面对自然环境,文明就是共同体的组织性;面对野蛮混沌,文明就是共同体的有序性。伴随文明的出现,人类更有效地生存和发展;伴随文明的交流传播,更多的人有效生存和发展;伴随文明的更大发展,更多人能够更好地实现生命健康和较为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一进程不断体现文明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文明是人的伟大创造,创造的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其前提也就是生命健康。人是文明的主体,主体的生命延续和健康成长才是基础目的与根本。根本就是人类本身,这里人的生存发展与只有首先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同等层次的概念。

11.文明就是生命健康的组织保障与秩序效能

人类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不断尝试探索,用群居协作的形式展开了共同体组织的有效功能,创造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发展的各种秩序和规则,创造了能够保障生命健康的无数物质技术成果和文化成果。用总体协作与各种具体合作的形式,抗拒了各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天灾人祸,这是全部人类主观愿望的合力进程,也是人类共同体发展趋势和规律性。

也就是说,“文明”不管定义如何多样,在实体范畴中,文明就是生命健康的组织保障体系及其秩序效能。在农牧渔猎文明出现的时候,人类种群数量已经数以百万计,而当工业文明出现的时候,人类种群数量已经数以亿计;工业文明的传播和发展造就了人类种群数量以十亿计的增长,各大文明带和文明圈逐渐形成、更新和不断完善了生命健康的有效保障体系。当数智文明出现的时候,人类数量正在逼近80亿大关,各大文明圈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20岁以上,增长最快的是西方文明圈,其生命健康保障体系使得圈内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过了80岁大关。

12.人类文明的“柔软而致命的腹部”

2020年,人类遇到新的危机。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病毒大灾肇始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之端,游走于人类密集交往的青萍之末,暴发于防疫疏漏的各种微澜之间,穿越了所有用意识形态和真枪实弹筑起的国境线,无差别地攻陷了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各大文明圈,使人类深陷全球化危机、沟通障碍以及不平等的种族观念等文明软肋造成的危险鸿沟。

文明软肋其实就是因疫情而起,由认识不足及合作不够,再由不良行为方式、分裂对抗等形成的——“柔软而致命的腹部”。

1604903693(1).png

原应于2020年夏季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为全球疫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而推迟

停工、停产、停课、停运、封城、封国,全球75亿人的正常生活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几近停摆,这在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此惨烈,说明人类几千年辉煌文明走到今天出现了重大问题,产生了巨大赤字,人类文明遇到了瓶颈,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往引以自豪的发展观和文明观。

13.习近平文明思想表达了文明秩序的硬核

各种传染病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万年历程,其中防病与抗疫构成了文明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今天人类衣食住行等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及防病抗疫制度与医学科研水平、全民健身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不断积累,构成了文明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由此,文明价值就是维护健康生活的总体秩序,包含:

文明安全的价值秩序,即文明国家的效能与文明习俗传统;

文明治理的价值秩序,即多元化主体共治的文明防疫实体;

文明发展的价值秩序,即产业与生活方式的文明抗疫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文明也是一扇窗口,展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文明基因。在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全力救治中,世界看到了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

践行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的伟大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此次抗疫的伟大胜利。因此,我们坚定地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价值就应该是能够保障全体社会人的生命健康,不是少数人追求财富或奢侈生活、集团利益最大化;而文明的根本手段就是构建和维护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绝不能让懒政和劣政、为富不仁和不择手段的劣文化盛行。

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政治民本、经济民生和文化民心的统一体。

1604903705(1).png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14.习近平文明思想的文明传播意义

2020年9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1499名先进个人、500个先进集体,20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50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此刻,我们在想什么?

面对病毒肆虐和死亡威胁,我们再一次思考了生命的意义、文明的内涵和文化的外延。

习近平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文明思想体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体系,它包含了文明传播的三大过程规律:

一是文明价值的原创形成;

二是文明社会的融合创建;

三是文明秩序的迭代更新。

这个指导思想体系具有文明传播的三大功能规律:

一是文明底蕴接续,接续中华文明优良传统与精神风貌;

二是意识形态超越,超越西方强加于人的意识形态对抗;

三是世界趋势预见,坚信数智文明与共同命运的大趋势。

应特别指出的是,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是其自身文明延续的承载者、文明传播的先行者、文明交流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疫情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中国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抗疫各条战线,成为中华民族抗疫的排头力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可堪当大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文明思想的鲜活生命力。

1604903743(1).png

1918年10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布罗克顿,为了收治流感病人,在当地军队的帮助下建立了大型野战医院

三、文明史反思:文明的根本价值到底是什么?

15.人类抗疫文明史:十大瘟疫事件

16.西方抗疫文明史上的恶俗现象

17.今天西方的这种恶俗是怎么来的?

18.美国犹太人声援中国人

19.中华文明史上没有此类恶俗

20.苏东坡抗疫:千年前的现代性故事

15.人类抗疫文明史:十大瘟疫事件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人类所有镌刻在大地上、记录在书卷中、沉淀在血液里的文明成果,其实很多时候是以违反生命健康和生态规律作为代价的,其中不乏以掠夺、杀戮和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等不良习惯为手段并最终导致瘟疫的“负资产”。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瘟疫或特大公共卫生事件:

一是雅典瘟疫(公元前431-前404):雅典几度遭到瘟疫的袭击。四分之一的雅典军队官兵因染病身亡;

二是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5-180):据历史记载,这场瘟疫每天造成多达2000罗马人死亡,并蔓延至莱茵河,甚至感染了帝国边界之外的日耳曼人和高卢人;

三是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542):地中海世界暴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使君士坦丁堡将近一半的城市居民死亡,对拜占庭帝国的破坏极大,导致其几近崩溃;

四是黑死病(公元1347-1352):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在几年时间内夺走约2500万人的生命(将近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一半),以致生灵涂炭,尸骨遍地;

五是天花(16世纪):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殖民入侵期间,将天花带到美洲,致使在美洲大陆暴发了长达8年的天花大流行;

六是美洲瘟疫黄热病(17、18世纪):1648年, 加勒比海的圣凯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三岛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 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 故又称为“美洲瘟疫”。

七是伦敦大瘟疫(公元1665-1666):超过10万人死于这次瘟疫,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八是马赛大瘟疫(公元1720-1722):造成10多万人死亡;

九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9世纪下半-20世纪30年代):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省地方病的腺鼠疫在广东传播(后来认为源自中东的可能性更高),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个国家,死亡千万人以上;

十是1918年大流感(西班牙大流感):这场大流感从法国(一说美国)开始蔓延,最后使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2000万人由于流感和流感引起的并发症丧生。

1604903759(1).png

1918年大流感期间,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的军营医院,病房内被感染流感的军人塞满

16.西方抗疫文明史上的恶俗现象

人类文明史始终有瘟疫伴随,但是每当有瘟疫出现,就会发生甩锅嫁祸的事件,最典型的是在欧洲持续了近300年之久的中世纪黑死病。关于欧洲黑死病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20世纪初的西方学者认为起源于东方(亚洲);巴黎医学院的学者认为起源于印度;英国《大英百科全书》和美国学者汤普逊则认为首先发生在中国。目前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观点是,黑死病于1346年3月里海周围地区发生,然后向西传播。

当时的基督徒们嫁祸于猫狗、巫婆等,最终嫁祸于犹太人并导致了数以十万计的犹太人被屠杀,却不曾意识到是城镇过于肮脏惹的祸。中世纪欧洲城市卫生条件有限,犹太人基于宗教原因比较注重干净、组织性很强,易于保持应有的社交距离,拥有犹太教的医药体系和治疗模式,一旦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因此得传染病而死的人非常少。当时人们在寻找瘟疫原因时,有惩罚说、末日说等多种理解,其中包括犹太人投毒说。

犹太人向基督教会捐款捐药抗疫和捐墓葬土地安抚病死者的行为,被看成是下毒、施加诅咒或魔法造成瘟疫蔓延的证据,犹太人的财产因此被没收,也为驱逐和屠杀犹太人埋下了隐患。

所谓“西班牙大流感”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正值一战期间,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西班牙作为中立国能够公开讨论此事,而在英国、法国、美国等其他国家则处于战时新闻管制中。后来有学者分析:之所以硬是要称为西班牙大流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班牙是以天主教徒为主要人口的国家,非天主教国家找到了极好的嫁祸理由。

这种与地域、动物或人群相关联的给瘟疫取名方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严格禁止。

今天在全球性的新冠大疫中,这种甩锅嫁祸的恶俗并没有消除,反而越演越烈,使得我们一直困惑:中国率先取得抗疫的成功,并不断扩大防疫物资生产,为全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必要物资保障,贡献了中国力量,这是文明的正能量,是符合人类文明根本价值的优良表现。按常理说,应该给中国人记功。

恰恰相反的是,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挨骂”待遇,乃至于莫名其妙地被某些政治势力要求赔偿,他们要采取种种“制裁”“惩罚”措施。越是疫情严重,越是需要国际合作抗疫,越是需要汲取抗疫成功经验的时候,部分西方主流媒体、重要政客以及民粹形态的所谓“民意”就越是强化意识形态对立,重拾“东方专制主义”“极权论”“黄祸论”“骨牌论”“赔偿论”“脱钩论”“零和论”“敌对论”等陈词滥调,煽动打压抗疫成就显著的国家和埋头支援全球抗疫的国际组织。

这样严重的文明悖论现象和反文明现象是怎么来的?

17.今天西方的这种恶俗是怎么来的?

通过对世界文明史的重新学习,我们终于发现了这种现象的来源是西方中世纪文明史上的四大恶俗文化传统:

一是对“富裕异教徒”的仇恨文化传统;

二是对“恶毒异教徒”的归罪文化传统;

三是对“强大异教徒”的恐惧文化传统;

四是对“消灭异教徒”的乌合文化传统。

这四大恶俗导致宗教战争,导致宗教裁判所的产生,导致火刑,导致大批异教徒被驱逐、被迫害、被屠杀。

历史上的犹太人、穆斯林、东正教徒、萨满教徒、拜火教徒、斯拉夫人、吉普赛人、黑人、基督教不同教派乃至于众多思想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等人群都曾是这种恶俗文化的受害者。

法国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写于100多年前的名著《乌合之众》中指出,乌合之众区别于公众和大众,它指的是群集。群集指集合状态下的人群,具有匿名性、情绪性、暗示性和感染性,能够从事一定的集合行为。群集一般是由临时参加或卷入事件、活动的人们组成的,并不具备成为稳定社会构成体的条件。

通俗地说,乌合文化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的、无中生有的、造谣惑众的、非理性的、自发产生的群体树敌意识和冲动行为,表现为极端思想和暴力对抗意识的蔓延,造成歧视、迫害乃至于杀害异教徒的群体事件。

1604903783(1).png

审判犹太人。黑死病期间,对犹太人的仇视愈演愈烈

西方文明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乌合文化运动是公元4世纪。当基督教被宣布为罗马国教之后,基督徒自发地开始了迫害和杀害异教徒的群体行动,大批犹太人、罗马公民、学者、少数民族遭到了驱逐或关押、迫害和杀害,古罗马的法制传统全部崩溃。其中古罗马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希帕蒂亚被基督教“愤怒的暴徒”们使用“凌迟”手段处死。

我们注意到,号召十字军东征的演说词中千篇一律地有这样的意思表达:

基督教徒为什么穷困?是因为穆斯林的掠夺!穆斯林正在世界上蔓延,他们正在毁灭上帝的国家、土地和人民。杀死他们吧,夺回本属于基督徒的财富吧!这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正义权力!

受到某些宗教团体支持的法西斯是这四大恶俗的极端继承者,他们迫害、屠杀犹太人的理由是:

犹太人是狡诈的劣等人,他们的财产是长期剥削日耳曼人得来的;

犹太人是罪犯,是德国社会贫困、失业和道德沦丧的罪魁祸首;

犹太人是恶魔,犹太人势力正在毁灭德意志国家和欧洲的文明。

于是,过去富有道德感的众多德国人及其帮凶,自发自愿地“愤怒”起来,前赴后继地走上了灭绝人性的不归路。

现代乌合文化的恶性事件主要是美国“3K党”“麦卡锡主义”,中东和中亚的恐怖主义运动。

今天西方学者描述的某些“民粹主义运动”,表现为强大的所谓“民意”,其中以种族宗教歧视为特征而“无理由相信”的自发意识和群体冲动行为,其实就是中世纪乌合文化的现代变种。

18.美国犹太人声援中国人

2020年2月26日,美国犹太人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戴维·伯恩斯坦向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递交公开信,声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华人群体,反对排华情绪和辱华言论。

这封公开信由美国犹太人公共事务委员会等87家犹太人组织共同发表,信中说:“我们深知在此情况下,人们的担忧可能会迅速演变为恐慌,导致无辜人士受到排斥和歧视。我们承诺将共同努力,确保你们感到安全,得到支持,并共同反击社交媒体上的辱华言论。我们从各自的历史了解到,如任由恐惧情绪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伯恩斯坦说,二战期间中国展现出极大的道义、勇气,同意处于漂泊中的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居住,中国在犹太人群体的求存和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在美国的犹太人组织希望通过这封信向目前处于关键时刻的华人朋友们传递友谊,并将时刻支持需要帮助的华人朋友们。

19.中华文明史上没有此类恶俗

中国历史上是世俗文明体,和合文化是其根本性的文明之源,对于异族文化显示出巨大的包容性、交流性和融合性。比如著名的丝路商业民族粟特人,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等多种宗教,即使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中国也没有出现过仇恨文化和瘟疫归罪文化。

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防疫抗疫的历史,有记载的大小瘟疫达三百余次。在历史记载中,中国古人没有甩锅嫁祸的习惯。从《周礼》开始,中华体制硬性规定必须全力救灾,遇到传染病必须隔离,中医药就是在多次防疫抗疫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各地防疫抗疫药方的记载汗牛充栋;翻翻史书就知道,自汉代起,中国开始设立医官制度,医官就肩负起在各地发生疾疫的情况下民间组织诊治、扑灭疫情的职责。

中国的二十四史典籍中历代都有记载中国人的抗疫故事,有记载在灾疫时刻皇帝下“罪己诏”和地方官发表“检讨书”的,有大量表彰抗疫有功的官员、商人、乡绅的,有表扬把官府衙门腾出来作为隔离区和救治中心的,有表扬倾家荡产捐资救治救助病人的,有表扬安置疫区流民和恢复生产成效显著的,也有批评因为害怕传染抛下病人不管的“不肖子孙”,还有记载疫情中官员擅离职守受到处罚的;其中记载最多的是“献方”,即无偿散发适应疫区当地气候条件的有效药方或特效秘方的事迹。

1604903795(1).png

四川眉山三苏祠中的苏东坡像

20.苏东坡抗疫:千年前的现代性故事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54岁的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恰逢杭州一带遭遇大瘟疫,后人研究认为是伤寒类传染病,城内外一片惨象。苏东坡采取的措施与今无二:

一是财政措施,请求朝廷减免赋税,紧急“拨款”救灾;

二是捐赠自己的家财,以此为基础向乡绅商贾募捐,用于救治救助;

三是号召民众采取隔离措施,并组织“纠察队”,封锁隔离病区,封闭病死埋葬地;

四是使用捐款和拨款建立“方舱医院”“传染病医院”——“安乐坊”,后改名“安济坊”,集中收治危重病人,对百姓一律免费;安排各中医诊所为“分坊”,救治实现体系化;

五是统一救治方案,献出曾经治好自己伤寒病的药方,名为“圣散子”,广为散发,并组织熬制汤药,免费供应群众;

六是保障抗疫物资和日常生活供应链,打击囤积居奇,借疫敛财;开仓放粮,鼓励货流顺畅,平抑物价;极力扩大市场交易规模,保证供给充足,拉动需求;

七是在朝廷的坚决支持下,大举表彰当时的抗疫英雄模范。当时规定,一个医生三年内医治超过千人的,赏赐代表官服的“紫衣”。对于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奖励“祠部牒”,即免税免役牌。受奖人名单贴于城门口和府院大门前;

八是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净水项目”,即淘井与河道清淤。当时西湖是最大的病菌污染源,大规模清淤后,“水至清则有鱼”;淤泥堆成如今的苏堤,成为西湖一大美景。

1604903810(1).png

在清末的东北鼠疫中,伍连德挽救了数万同胞的性命,并参与构建了当时中国的防疫体系

1910年10月到1911年4月的中国东北抗疫故事是大清王朝现代性的最后一次表现,一位名叫伍连德的海归医学博士受聘担任抗疫总指挥。在清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全力支持下,采取的措施更与今无二,创造了世界抗疫文明史的两个“奇迹”:

一是抗疫速度最快,病因原发地仅用1个多月,东北全境仅用4个多月就全面抗疫胜利;二是人口死亡率最小,1400多万人口中仅得病死亡6万人,成为现代卫生学、传染病学等的教科书经典案例。

1604903822(1).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明,仇英

四、践行健康文明思想:餐桌革命的文明史依据

21.健康文明思想如何反映文明涌现的规律

22.生态危机与传染病全球化的思考

23.“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的第一阶段

24.中国古代分餐制文化

25.合食制或共餐习俗与文明设计问题的提出

21.健康文明思想如何反映文明涌现的规律

上述反思使得我们需要一定的思想总结。如果说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所反映的文明根本价值,是人类健康文明生活的总体组织秩序,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诞生。

文明涌现,这是当代科学哲学复杂巨系统理论表达文明形态的范畴。这个理论认为,与地球生命演化的规律一致,文明是人类社会复杂性展开、体系化涌现的成果,这就证明了和合文化涌现中华文明的原理。

什么是文明的复杂性展开?考古证明,文明是由以下物质和精神的技术要素通过交流传承、学习借鉴而聚集创生的,至少要超越生理机能的能力极限而具备衣食住行四类十多种技术专业分工的集成条件:用火技术、观星象和历法技术、水利和净水技术、陶器技术、五谷种植技术、六畜养殖技术、纺织技术、石工土工木工金工等技术总成的营造技术与舟车技术、医药技术,记事与沟通技术(符号、文字等)、数字运算与交易技术(货币等)、精神观念的表达艺术等等。

什么叫文明的体系化涌现?这些技术要素交流传播的幅度和广度、形成产业而惠及人群的规模,社会组织化效率、制度化水平及其精神文化观念模式,造就了习俗化的生命安全机制,造就了健康生活所需资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构成人类防病抗灾和扩大再生产能力的财富效应。

文明被定义成复杂社会的有序性,本质上就指的是文明形成人类生命健康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不健全则文明不能成型,或很难成熟,或断裂,或衰败,或被替代。

从血缘共同体到氏族共同体到地缘共同体,从部落共同体到城邦共同体到国家共同体,走向文明共同体;从帝国型文明共同体走向共和型文明共同体,文明以人类普遍性的产业技术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特征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远古与古代的农牧文明、近现代工业文明、当代和未来的数智文明,文明涌现的方式由国家文明体走向国际文明圈和洲际文明圈,进而走向全球文明圈。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

这场疫情启示我们——

第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

第三,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第四,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

此刻,我们在想什么?

22.生态危机与传染病全球化的思考

在天花被消灭后,40年前的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并蔓延至全球,人类再一次共同直面生命健康危机。之后区域性的健康危机有2003年的非典、2014年的埃博拉等。

人类健康今后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病毒性传染病。为此,我们必须主动消除全球文明治理的赤字,主动改变我们现有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主动改进我们现有的生活模式,必须改变有悖健康安全的生活陋习。

联合国倡导全球的绿色社会发展模式是“节能减排”,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模式。那么,我们认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模式应该是“节制减量”。

节制,包括了节俭、节约、节省的内涵。我们必须用健康的生活模式倒逼绿色的发展模式。

公筷分餐提出了20年,但是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原因甚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的认知不足,全社会的认同不够,没有形成最大范围的文明共识。当然,中国从分餐到合餐的转变历经了300多年的时间,要改变这种生活习惯,也需要相关的精神和物质条件以及生活形态升华而形成的动力。

1604903835(1).png

23.“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的第一阶段

2020年3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各界率先提出推行“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行动,这个行动以“一分二公三自带”为起点,即分餐制、公筷公勺制和自带私筷习惯,倡导社会大众从日常生活方面自觉做起,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此举得到公众的广泛响应,据权威机构5月统计,“一分二公三自带”已有超过323万篇文章,超过1亿个报道网页。随着数亿人参与推动、数亿次点击现象级网络传播的出现,使“一分二公三自带”已成为社会共识和文明新风。中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首页要闻推出观察评论文章:“一分二公三自带”这个倡议有深意。

之后,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与文明杂志社携手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表《新时代文明工程倡议书》,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必须筑起“健康中国”的防疫方舟;刻不容缓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互关爱,命运与共,养成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新生活习惯;积极推进文明生态环境建设,重塑天地人和谐的文明价值观,面向未来展示中国力量。

为引导首都学子率先践行《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4月26日北京教育系统“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现代教育报社联合发布《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新时代文明工程倡议书》,同时启动了H5线上互动活动。

1604903856(1).png

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动员首都广大学生率先接受倡议,践行新时代文明工程,数十万大学生作为志愿者行动起来,带动他人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在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自觉佩戴口罩;带头实行分餐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不食用、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推动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指导居民文明投放垃圾;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建设新时代文明行为首善之区的青春力量。

这些倡议是有中华文明的历史依据的,也就是说,拥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中华文明史的主要构成,也是文明延续的原因。其中分餐制是中国人的重要传统之一,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围桌分餐制;第二种,公筷公勺制;第三种,自助餐式分餐制。

1604903876(1).png

汉代漆食案

24.中国古代分餐制文化

先看一下中国古代食案礼制。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30厘米上下。案下三面有木条做成的支架,高仅15厘米左右。木案通涂红彩,有的还用白色绘出边框图案。木案出土时都放置在死者棺前,案上还放有酒具多种,有杯、觚和用于温酒的斝。棺前放的不是木案,而是一块长50厘米的厚木板,板上照例也摆上酒器。陶寺还发现了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略小于木案,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蹄、猪肘,这是今天考古所见最早的一套厨房用具实物,操作时一定要坐在地上,木俎最高不过25厘米。汉代厨人仍是以这种方式作业,出土的许多庖厨陶俑全是蹲坐地上,面前摆着低矮的俎案,俎上堆满了生鲜食料。

陶寺遗址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食案有联系,食案是礼制化的分餐制的产物。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分餐制文化: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

商朝的夯土技术可以把地面修理平整,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室内坐具开始出现了,那就是席。

席地而坐,在席地上吃饭就叫宴席,最尊贵的位置叫主席,吃完饭叫退席。那时候吃饭跪在席上各吃各的,这就是分餐制。“筵席”中的筵和席,其实都是席子,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反映。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隐士梁鸿受业于太学,还乡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后来转徙吴郡,为人帮工。每当梁鸿打工回来,孟光已为他准备好食物,并将食案举至额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了夫妻相敬如宾的佳话。

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低矮的食案是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而设计的。从战国到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实物,多以木料制成,常常饰有漂亮的漆绘图案。汉代承托食物还使用一种案盘,或圆或方,有实物出土,也有画像石描绘出的图像。承托食物的盘如果加上三足或四足,便是案,正如颜师古《急就章》注所说:“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

1604903888(1).png

汉代画像砖上的宴饮场面

25.合食制或共餐习俗与文明设计问题的提出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少量同桌而食,到隋唐出现过渡性的会食制,直到宋代至明清合餐制的完全形成,延续至今。

从宋代开始,人们才逐步采用合餐方式。主要是生产力的发达带来了生活的富足,加上餐饮习惯的改变,慢慢形成了合餐制。

现在倡导分餐制,会遇到传统观念的挑战,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合食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烹调术的进步,比如一道菜要完整呈现,要色香味形俱佳,如果分得零七八碎,不大容易让人接受。丢掉一些传统的东西,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新的东西。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对疫情,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疫苗等治疗和预防手段的前提下,除了主要依靠自身的抵抗力外,最有效的防护方式是佩戴口罩和自觉隔离。

这就是说,健康的生活模式从健康饮食开始,把住入口关,改变一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生活习惯。

因此,从文明传播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新理念,让设计师和专业设计机构参与,用更科学的理念与方式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设计更好的生活场景与生活用具。文明设计总体规划以文明公益思想为总平台,以文明场景和赛道为呈现平台,以实现人的美好健康生活为目的,实施“聚集、跃迁、涌现”的平台集群化三部曲。三大场景和赛道包括:

一是文明设计、文明传播、文明成长序列;

二是文明聚焦、文明赋能、文明涌现序列;

三是文明课程、文明标识、文明培训序列。

我们不妨再次看看习近平多次强调:

“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1604903899(1).png

青藏高原鲜花盛开的美景

五、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文明设计的思想方法论

26.大疫之后,意大利半岛的城市设计创新案例

27.大疫之后,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案例

28.当代文明设计的重要性

29.精神文明创建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30.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而设计

26.大疫之后,意大利半岛的城市设计创新案例

世界近代史表明,瘟疫引发了近代城市设计的文明思想,也就是开始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而进行文明化的城市设计,尤其是如何抗拒肮脏和污染,这是疫情引发的社会问题创新解决方案。

有两个典型案例值得记取。

700多年前,威尼斯人就发现了病毒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在拉扎雷托岛上,通过采取“隔离”手段,来防控黑死病的蔓延。威尼斯人在岛上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隔离区,并要求外来人士一律隔离40天,英文检疫“QUARANTINE”一词的来源就是威尼斯方言“40天”。西方世界第一批公共健康服务机构也是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

当年米兰发生黑死病时,身处米兰的达·芬奇也有了这种思考,他提出要建立理想城市。所谓理想城市就是用小型化的、社区化的小城区域来组成一个大城市。这不代表要分而治之,而是要在彼此间有区隔的同时,建立更符合人的生活方式。他规划城市分区,既符合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符合人的行为尺度,同时提出人车分流、商住分离的建筑思考。这些思考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落伍。

面对疫情的时候,社区和其他公共服务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应对并防止疫情的蔓延?存在哪些问题?相关问题就是我们对于城市未来思考的出发点。

1604903913(1).png

新冠疫情的蔓延重创全球经济,图为游人稀落的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27.大疫之后,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案例

在人类历史早期,人们都在自己的废弃物附近生活,经常因此而感染疾病。1854年,英国麻醉医学家约翰·斯诺(John Snow)通过已感染者区位的信息可视化方式分析,确认了一个被污染的公共水井是造成伦敦霍乱传染病的源头。

从此,英国明确了将污水和饮用水分开的城市公共水系统设计方式,1858年伦敦市首先响应了斯诺的创意,开始规划设计饮水系统并进行污水处理。

一场霍乱疫情,改变了城市的不良生活方式,人们仅仅是通过避免接触污水就可以防止因疫病传染导致的大量死亡,并且提高了生活质量。这是城市设计的一个小小的进步,却大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

28.当代文明设计的重要性

当代城市普遍面临着发展过快的问题,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符合人的行为方式,符合人的健康文明的生活尺度,符合人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需求,能够提高人的生活效率,同时给人们以更大的便利。“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而设计”应该成为当代城市与生活设计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城市设计还是其他设计,我们现在的思考都要解决三大关系问题:

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让物如何更好地为人所用,这是现在专业设计所关注的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物与物构成的环环相扣。环境关系的核心是人:小到乡村,大到城市,它都是由建筑物和自然物构成的人居环境系统;

第三个层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考虑,我们要站在社会创新的角度来探索城市设计如何能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暨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我们现在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要让社会变得更有善意,更符合人的美好健康生活的社会发展文明价值,而这些方面恰恰是现在所追求美好生活的核心诉求。

29.精神文明创建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在文明价值的广泛实践方面,我们应当如何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呢?

2020年4月2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集中实施五大文明单元的行动方向:

一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

二是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要以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治理为着力点;

三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着力创造有益于健康卫生的单位环境;

四是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引导家庭成员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五是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要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举止。

30.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而设计

我们提出“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主题,就是能够汇聚文明要素、开展文明行动、涌现文明效益的社会性文明传播行为,也就是文明工程的含义。

1604903948(1).png

1993年,以公厕革命为开端在首都北京率先启动文明工程公益活动,同时由20家中国权威媒体和首都重要机构携手创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2001年,以文明传播为目的搭建国际化文明对话交流平台的《文明》杂志创办,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

1604903958(1).png

2020年4月,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发起,联合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青年艺术100和文明书画院等社会组织机构、众多媒体及全国大专院校,联合倡议启动新时代文明工程系列公益活动之“为健康文明的生活而设计”:2020“健康中国”主题设计暨“文明设计奖”展览作品征集。

一是,为新时代健康文明新生活方式而设计——“爱的记忆”和“餐桌革命”主题方案暨展览活动作品征集:以“爱”和“餐桌”为主题,从“爱自然、爱动物、爱生活、爱城市、爱家庭”五个方面和“分餐、公筷公勺、自带筷子、绿色环保、健康美食”五个角度,希望通过大学生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为人们重新带来对自然、动物、生活、城市、家庭的热爱和希望。

1604903978(1).png

二是,Hello 2020:“爱的记忆”和“餐桌革命”少儿艺术征集活动启动。《征集函》指出:我们希望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点亮生活中的美好:见证“爱的记忆”,发现饮食的好习惯。开启“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重新对我们的生活大声地打招呼“Hello 2020……”。

1604903994(1).png

三是,创作发布公益歌曲《文明箸》,让美好的歌声与美妙的旋律传遍大江南北,让新歌曲、新风尚、文明箸进入新生活!《文明箸》歌词既说了古:“亘古华夏文明来,知味品香一箸筷;五谷杂粮嘴巴爱,筷子一双手中赛”;也谈了今:“亲朋相聚乾坤宅,一分二公三自带;卫生防疫人有责,文明中国传关爱。”

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可参与的公益活动吸引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和家庭参与其中,让推动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拥有一个美好的“健康中国”成为现实。

六、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主要原则之一

31.勤俭节约与中华健康文明传统的继承

32.节约观念产生于文明社会对于生态节律的认知

33.“节卦”:节约概念的原初性与辩证性表达

34.勤俭节约:中华文明民本思想的来源

35.勤俭节约与现代经济学观念

31.勤俭节约与中华健康文明传统的继承

2020年8月,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我们看到,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底蕴,其中勤俭节约被认为是文明的美德,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核心价值之一。

中国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怎么来的?这就要回到“和合文化”即文明涌现的进程。

易经所代表的中华哲学思想对文明涌现的复杂性规律有符合二进位数理逻辑的解释,这就是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著名论断。所谓一,是从无到有。有什么?有“道”,自然生道也。所谓“道法自然”,即“道”来自于自然,“道”是自然规律和自然进程的总体表达;所谓一生二,即道生两仪,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有天与地的乾坤朗朗;所谓二生三,就是天地生人,完全符合人类是从自然界演化而来的科学原理;所谓三生万物,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即天道、地德、人文合于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健康文明涌现的初始原理,即中华文明思想的第一个数理序列。

1604904003(1).png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32.节约观念产生于文明社会对于生态节律的认知

“两仪生四象”的原理,是中国哲学描述文明涌现的第二数理序列。

卦就是象,即有关安全、健康、收益、幸福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事物现象、关系征兆、趋势特征、主要规则,卦是象的集成体系,象是卦的表现形式。

“两仪生四象”可以具体化为空间方位的东西南北、人类生存繁衍的饮食男女、人伦传承的父母子女、天气的风雨阴晴、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物体形态的圆方矩角、季节的春夏秋冬、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等。注意,勤俭节约是文明生活当中的四项内容,作为文明涌现的要素与功能已经包含在文明之道的“两仪生四象”之中了。

今天认知的文明四象: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是文明涌现的四大要素、形态与功能的总体表达。

如果四象要包含出发点、原点或中心点、回归点的循环、延续、辐射等观念,就升级为第三个数理序列即5、6、7以上的序列,比如文化空间的东西南北中、从个体出发的血缘“五服”、从文明中心出发的距离“五服”、从爱出发的五德“仁义礼智信”、礼仪的“温良恭俭让”,再比如五颜六色、七情六欲,食物的五谷六畜、天象的四宫七座二十八星宿、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等等。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态节律决定的文明认知,这一序列也可通过二进位制向文明本原回归或还原。

33.“节卦”:节约概念的原初性与辩证性表达

由于文明的复杂性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就有第四个二进位制的数理序列,即文明复杂化、多样化、体系化展开的思想,也就是“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的方法论,从而与野蛮、混沌、无序、危机、失落、疾病、衰败、死亡等不文明现象博弈,文明涌现为一体多样的秩序特征。其中有一个秩序就叫“节约”,即“节卦”。

《周易》第六十卦原文:“节,亨。苦节,不可贞。”其意思是:节约才能富足,因而是美德,但是过于俭省,反而对健康幸福不利。也就是强调,在保证健康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投入适度、消费适度、量入为出、以备不虞的生活模式。

补充说明,中国人的二进位制的观念实质是在表达健康生活的文明事物是以倍增的级数体系化的,这是复杂巨系统思想的最早表达。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科学通才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在研究了来华传教士寄给他的《易经》后,认为这就是二进位制的“中国版”。

现在,计算机存储值2、4、8、16、32、64、128、256、512、1024,从b到mb再到g、t的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常识,试想,翻看一下64卦,如果每卦至少有4象、8象或16象,即4项、8项或16项具体事物或现象,不就是至少有256个、512个或1024个事物或现象的几何级延展吗?这恰恰证明健康生活方式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系统有效性的成果。

34.勤俭节约:中华文明民本思想的来源

“勤俭”是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与大国实践的结晶,最早出自中华典籍中的《尚书》。《尚书》记载了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历史脉络,点出其中具有中华文明根本性价值的三句话,也是“天下为公”内涵的最早版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涌现为中华文明的政治民本传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涌现为中华文明的经济民生传统。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涌现为中华文明的文化民心传统。

这其实是文明社会可持续性的中国化特质表达,与现代经济学社会生产与社会效用最大化匹配的思想相一致。

35.勤俭节约与现代经济学观念

现代经济学对文明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使用的是生产和流通的效率概念、规模经济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交易成本与边际效益的规律等,解释了适度的勤俭节约作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经济学原理。说明了社会不公、腐败、污染导致大量浪费,很容易超过自然资源和经济能力的限度,使得社会交易成本和社会生产的边际成本有无限增大的趋势,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拉美陷阱”就是这种趋势的案例。

具体到食物的供给,现代产业经济学有体系化的描述,最重要的是三大产业链体系的高效模式: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每个链由多环节组成高度复杂的体系化运行结构,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出现经济悖论现象: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是浪费规模化。

生产链,即生产要素相互连接的多个环节,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种业、肥业、繁殖业、林业、农田管理业等;供应链,包括食品加工业、仓储业、物流运输业、流通配送业等;消费链:包括餐饮业、商超业、机构食堂等,直达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的食物消费终端。

在如此复杂的供给体系中,社会体制、科技能力、管理能力、道德意识等的漏洞以及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的影响,都会产生规模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浪费现象。

还有过度炒作需求拉动理论和金融杠杆理论,促成社会过度消费和严重负债消费,最终导致商业危机和金融危机。近代以来已经出现了多次重大经济浪费案例,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五国高负债国家的破产危机、美国发起贸易争端导致美国大量农产品腐烂是最近的大规模浪费案例。

1604904016(1).png

七、文明美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核心内容之一

36.文明美食的文明史依据

37.“中和原理”:中华健康哲学精神

38.关于营养、卫生的文明内涵

39.关于生态、资源与环境的文明内涵 

40.关于自由、社交与人权的文明内涵

36.文明美食的文明史依据

美食,是文明的产物,其实就是对饮食文化或者“食学”作为人类生存之道的情感代言。在富有生存智慧的中国哲学中,世界总属性或者总规律称为道,道分为阴阳两仪。饮食男女,这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两仪,其中男与女,男为阳,女为阴,是繁衍之道的两仪,而饮与食,饮为阴,食为阳,热食为阳,冷食为阴,是生存之道的两仪,就是文明的本原;外化实践为美食与美器、炊具与农具、土地与种子、天象与人文、社会与秩序等重大关系,构成人类自我配置和自我满足需求的组织协同创造物,也就是涌现为文明的社会形态。

使食物加工和烹饪成功的自然鲜香物质,比如氨基酸等,主要由可消化的蛋白质分解而来,是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必要的,只能从烹饪中来,这就是营养的重要概念:美味与营养有正相关关系,当然不能过度,“过度烹调至毒”是一种科学认识,但不能单一口味。

饮食这个人类最为原始的两仪文化,外化和升华了今日之世界文明本原的四象跃迁:文明创生传世的燃点、文明交流互鉴的支点、文明传播发展的标点、文明同享共赢的亮点。

在远古以来数千年的岁月里,在用火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作为人类高技能的年代中,饮与食的文化交流体系,以五谷六畜和陶器金属器为形态,简称远古美食,成为文明创生传世的燃点。

在亚欧大通道组成丝路文明共同体的年代中,饮与食的技术流传,以可食物种的交流、铁锅瓷盘等大美食器的交流、制药技术和烹饪方法的文化体系为机制动因,简称古代美食,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支点。

大航海时代以来,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世界人口大规模增长,造就了工业革命的食物基础,饮食技术的发明创造,海上丝路和中华美食圈的海外形成,简称近代美食,成为世界文明传播发展的标点。

从工业革命以来到当代,简称美食制造者的食品工业出现了,农场制与冷藏、灭菌、加工和运输等餐桌技术革命普及几大洲,伴随数字文明形态的出现,饮食供应链全球化,出现了冷链物流、智能加工、生鲜和外卖等大型业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其丰富性与便捷性,简称现代美食,成为世界文明同享共赢的亮点。

37.“中和原理”:中华健康哲学精神

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哲学特色为“中和原理”,中:满足适合度;和:多样性统一。这是源自于古代医学思想,即中医药哲学原理,也是现代营养、养生学思想的鼻祖,主要是食医结合、食药一体、咸甜等量、荤素搭配、寒热均衡、动静相宜、饱腹有度、软硬相对、喜怒不过等,在食物摄入或营养结构中讲究体质调理的功能。

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思想升华,总结一下至少具有文明传播的四重意义:

一是节断性:物理性加强阻断和灭活病菌病毒的传染链;

二是节约性:有利于减少食物浪费,讲究减量增质效能;

三是节制性:饮食文明能节制腐败,监督促进廉洁奉公;

四是节律性:讲究味觉的营养功能,但不为此而过度化。

由此继续深入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其延伸的连锁效应可包括:如果节约粮食等食物数以千万吨计,则相应减少厨余垃圾;提高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淡水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森林砍伐;提高餐食营养;减少贫困人口;生物安全系数提高……

很多人认为荤素的关系是荤为阳,素为阴,以荤为主,其实正好相反。具有万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人体质具有阴阳原理的高适应性:素为阳,即五谷蔬果等含有大量纤维的“素”为阳,叫做主食;鱼肉禽蛋等荤为阴,不要过多食用,叫做主副相宜。现代研究证明,素食碱性好,荤食酸性高,在脾胃结构中,纯肉蛋过热,纯蔬果过凉。在整个食物体系中,还有五谷六畜与五经六脉、五颜六色与五脏六腑的对应性,要求相宜。

我们发现:民以食为天,餐桌是人类文明故事的最多发生地和汇聚场所,餐桌文明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各种文明的缩影,因此“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至少应包括以下八大文明内涵升华和延展:

38.关于营养、卫生的文明内涵

餐桌的功能首先是满足“吃”的需求,吃饱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吃好”,或者说是科学饮食、营养均衡。营养文明的具体要求是不再追求过去的“大鱼大肉”,改变或减少一些不健康的烹调传统方式,例如过多的油炸、腌制等,甚至要淡化传统的“主食”概念转而追求饮食的多元化,因为过量摄入某种单一营养事实上是不健康的,大部分中国人对淀粉、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都是严重超标的。让我们的菜谱更健康。这是第一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在餐桌上的卫生方面,除了已经普及的饭前洗手,还应该增加饭后刷牙,这一项在重视口腔健康的发达国家都已经普及,尤其是日本做得非常好,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中午吃完饭都会统一去刷牙。病从口入,培养好的餐桌卫生习惯对于减少各种疾病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第二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39.关于生态、资源与环境的文明内涵

过去部分中国人的餐桌追求“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吃野生动物的陋习不仅对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也是地球生态的大敌,甚至在本次疫情中还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攻击中国是疫情发源地的主要“把柄”。只有先做到没有买卖,才能做到没有杀害,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不是在森林警察的巡视中完成的,而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餐桌上完成的。这是第三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中国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资源消耗型,这种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也展现得很充分。中国人按照人均收入来说并不富裕,但却是在吃的方面位列最铺张浪费的民族之一,甚至超过那些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我们每年浪费掉的粮食可以养活几千万人,在之前政府的三公消费中,关于吃的腐败也是一个重要的违规领域。因此不仅要吃得多元化、吃得健康,还要杜绝浪费,减少对粮食资源的消耗。这是第四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人的餐桌被越来越多的外卖所占据,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地沟油等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还有各种一次性食品的塑料包装和一些高端食品的过度包装,这些由食品带来的海量垃圾不仅把代表伟大人类文明的城市重重包围,还污染了空气、渗透到了几十米深的地下水中,污染水被排入了河流、汇入了大海,进而又殃及无数的鸟类、鱼虾、海洋生物,这些污染物最后又被人类吃到了肚子里,再产生出各种新的疾病。所以从餐桌开始,减少塑料包装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为环境减负,这是第五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40.关于自由、社交与人权的文明内涵

文明意义的自由是对人类行为的自主能力和权利的总体表达,其核心内涵是社会创造力的形成和生活幸福感的获得,形成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当然,无论自由的定义如何之多,如何“普世”,但其前提和目的还是保障生命健康。首先是摆脱安全匮乏和健康威胁的能力和权利;其次是共同抗拒这种匮乏和威胁的能力和权利;第三是如果没有前两者,餐桌随意、过度亲昵、坚决不戴口罩等生活习俗自由的代价将是非常巨大的,其结果也就是不自由。这是第六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餐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仅是用餐的场所,更是社交的重要场合,尤其对于中国人而言,餐桌似乎是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因此,在餐桌上吸烟、大声喧哗、过度劝酒,也是华人在世界各地饱受诟病的不文明现象。杜绝各种不文明的餐桌社交陋习,形成新的“社交距离”和“文明礼制”。这是第七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免于饥饿”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我们不仅要看到很多餐桌上的浪费,同时也要认识到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吃不饱、卫生欠佳、营养不足。中国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自己最核心的使命之一,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指标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吃得卫生,让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够有基本的营养保障、能够健康地发育成长。中小学生的“营养午餐”行动就是代表现代人权意义的一种表达。这是第八重内涵升华和延展。

结语:健康文明思想与九九归一的文明话语体系

总结一下本报告的逻辑脉络:

导言和第一、二章,是从认识论的层面论述:面对新冠大疫,我们需要反思“根本问题”;概述了习近平文明思想体系、健康文明思想内容及其规律性意义,结论是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使得我们能够反思人类文明的根本价值是如何构成和实践表现的。

第三、四、五章,从历史哲学的层面反思文明底蕴和文明素质的涌现进程,论证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类文明的根本价值是人的生命健康?为什么餐桌革命是拥有底蕴的一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并提出了“为健康生活而设计”的思想方法论。

第六、七章,用复杂性理论的方法解说健康文明是如何涌现的,为什么勤俭节约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主要准则,落实到文明美食作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核心内容之一,升华和延展了文明根本价值的实践内涵。

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被称为文明复兴,就是回归文明的原创价值,造就新文明涌现的进程,就是文明思想与实践成果以及文明话语的生成和文明传播的新进程。

深入习近平健康文明思想来看看,文明话语的文明传播从本质上讲是要贯通、解释和运行三大论域的九大主题矩阵:

一、文明实体的论域:

中华文明为什么“久”?文明融合使然。中华民族为什么“善”?文明本性使然;中国人民为什么“行”?文明底蕴使然。

二、文明价值的论域:

中华精神为什么“强”?文明传统使然。中共执政为什么“能”?文明禀赋使然;中国社会为什么“和”?文明治理使然。

三、文明发展的论域:

中华文明复兴为什么“真”?人类文明价值使然。文明交流互鉴为什么“好”?世界发展动力使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何“要”?全球文明趋势使然。

综上所述,本报告的结论是:认知健康文明思想、反思文明根本价值,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努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实现美好的健康中国大战略目标而奋斗。

(文/文明传播课题组)

1604904034(1).png

1604904046(1).png

1604904060(1).png

1604904073(1).png

1604904125(1).png

1604904137(1).png

1604904147(1).png

1604904158(1).png

1604904169(1).png

1604903525(1).png

编辑/赵红信

相关阅读
《大历史观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出版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携手铺就人类文明相得益彰光明大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6
历史|《征服与文化》一部穿越时空的人类文明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携手共促人类文明互鉴发展
光明日报 2023-07-12
新知|17段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数学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3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
人民日报 2023-06-21
创造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人民日报 2023-03-30
人民日报仲音:重大决定性胜利 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人民日报 2023-02-18
最新评论